返回第五百四十四章 干就完了(1 / 2)光滑圆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钟馗出生年月虽短,但战斗经验和战斗意识都是顶级的。他在这种情况下,可不会觉得对手是收手认输了。所以小心的戒备着,同时探查着退路。他有预感,只要能逃离这个空间,对手就好对付多了。

突然,钟馗惊骇的发现,自己的灵魂莫名泛出了淡淡的绿光。事出反常必有妖,本就高度戒备之下,面对这样的突变,马上就有了反应。神识瞬间扫遍全身,刚领悟的灵魂力也四处出击,检查着问题。

但什么都没有发现,那天魔真就像消失了一般。而这道绿光却是实实在在从自身灵魂散发出去的,似乎也没什么外力影响。甚至这绿光到底是什么,钟馗都一时无法判断。因为似乎也没什么受影响的地方。

到底是什么?钟馗脑子疯转,思考着一切的可能性。但他有限的阅历,完全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当然了,这和阅历关系也不大,如此诡异的事,也真不是谁都能有经历的。

越想不出来越拼命的想,钟馗似乎钻进了牛角尖,不知不觉间,随着急剧的思考,他的灵魂竟然弱了一些。

这就是天魔最无解的手段之一,灼心咒。

所谓生灵,也称有情众生,都难逃七情六欲的支配。所谓炼心,往往也是针对这七情六欲进行控制,修行。

七情直指灵魂,六欲则源于肉身,无不是有情众生最基本的欲望。而天魔生于七情六欲中,也最为擅长借助七情六欲伤人。

但具体什么是七情六欲,六欲的认知还比较统一,对应的是六感,目之见欲,耳之听欲,鼻之香欲,口之味欲,肤之触欲,心之意欲。

但是七情的认知上,却有了小小的分歧。例如儒家对七情的描述多为喜、怒、哀、惧、爱、恶、欲,所以儒家发展到程朱理学后,就出现了去人欲,存天理的极致理论,把封建礼教推到了最高峰。

但医家的七情却有些不同,是喜、怒、忧、思、悲、恐、惊。整体差不多,却少了一个关键的欲,多了一个似乎不太靠谱的思。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儒家是为人的道德,而医家考虑的则是病因,伤身之源。男女之欲本是阴阳之道,生命之法,属于要控制,要适量,多了伤身,少了也伤身。并不适合完全禁绝。

反倒是医家认为思是一种极为伤身的行为。

当然了,这里说的思不是让人什么都不想,而是要减少无谓的胡思乱想。有一个很突出的例子,一般理工科的,虽然头发难保,但正常来说不会短命。除非是像黄烁这种码农,那属于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加班猝死的。

反倒是那些搞艺术的,搞哲学的,最容易胡思乱想,不正常的死亡。

这钟馗因为是黄烁凭空炼制,没有过往,没有牵挂,所以钟馗一直以来虽有了生命,但算不得有情众生。他缺少最起码的七情六欲,没有欲望,没有喜怒,更不会畏惧。这样的存在对天魔来说,还真是个克星。

但是就在接触了黄烁只后,钟馗开始了思考,开始了对自己行为的怀疑,有了对自由的追求。这就有了七情中的思。

于是天魔就有了下手的缝隙,在天魔的影响下,钟馗并未察觉自己的异样,不断地思考,越想不出来越要想,逐渐落入了天魔的节奏中去。

这样的灵魂衰弱和之前正面对抗的受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之前的对抗是灵魂之力,虽然是灵魂,但属于表层表现出来的存在。现在受损的则是灵魂的本源,这样的损失就连混洞镜都无法补充。

天魔的手段从来不在于有多强大,而在于悄无声息和难以防御。

但就在这时,钟馗突然有了动作。

他在想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后,依旧没找到解决的办法,万般无奈之下,又回忆起了之前和黄烁战斗的场景。这段经历对他意义重大,在极短的时间内,黄烁帮其弥补了缺失的基础。但毕竟时间有限,两人又是敌对,所以黄烁满共也没说过几句话,大部分传承都在剑中了。

这时候,他就想起了黄烁说过的为数不多的话之一。当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却怎么也想不明白时。黄烁却告诉他,有些事不需要想的太明白,坚持向前走,该清楚地自然会清楚。

很简单,很普通的一句话,想不通就别想,只要还在向前走,只要没放弃,早晚会知道。

突然间,钟馗悟了。想不明白为什么还要想?既然觉得这绿光有问题,灭了不就行了。

突如其来的醒悟,让钟馗终于停下了思考,在灵魂中凝聚毁灭之意,目标正是那些绿光。结果还没来及出手,绿光反而自己逐渐减弱,最终消失了。

钟馗误打误撞,当他全力凝聚毁灭之意的时候,心中无思,脑中无想,反倒意外地破解了这一招。

天魔这时候是真有点抓瞎,天生一物克一物,天魔的存在对有情众生来说,是一种很无解的存在。想对付天魔,要么是灵魂有着大境界差距,一力降十会。要么是有着专门修行灵魂的手段,心若金刚,不给天魔留一丝空隙。

前者还有可能,但后者则纯属理想状态。哪怕黄烁之前对付天魔,也是凭着自身强大的灵魂配合从天魔那里偷师学的手段硬来的。没有人敢说自己的万无一失,无惧天魔。否则也不至于域外天魔能横行这么多年,连灵气长河的天道都染指了。

但这钟馗就是个特例,他的存在更类似于人为炼制的傀儡,确实不是人,也确实没有正常的七情六欲。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