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鸟幽鸣,山风和煦。
千万块梯田蜿蜒环绕,水波如镜,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阳朔山的山坡低谷间,在日光照耀下映出峰峦叠嶂的绝美倒影。
面对如此美景,刘贤连连赞叹,全然不顾卷起的裤脚已经沾满污泥。
同样变成“泥腿子”的蒋琬,随手捏了捏脚边的水稻青苗,笑称今年会有个好收成。
“兄长,那边有野鸡,我要去打猎!”
喊话的少年不等刘贤回应,已经跨上小马,带着几个全副武装得扈从向山林深处跑去。
这便是刘德,刘贤一奶同胞得弟弟。听说兄长要到山上勘农,便哭嚷着随行而来。
“注意安全!”
刘贤笑着回应,随手又加派了十余人跟上。虽然作为穿越者,他对于眼前这个孩子没有那么浓厚得亲情,但是几个月相处下来,他已经在心里接纳了弟弟和妹妹华华。
长兄如父,弟弟妹妹对他的亲厚依赖,远胜父亲。
如果说此生是重来的人生,他渐渐感到,这些少年就是自己重来的青春。
弟弟妹妹让他想起自己青涩的少年时光,那时一切充满可能,每一天都充满希望的光。
他有时甚至会真的拿出兄长的样子,说些叮嘱的话,就像刚才。
“非要来这穷乡僻壤,沾一身泥不说,连口热茶都没有,牛粪倒是有的是。”
刘全一脸不悦,抬起脚,又对踩上的污泥暗骂了几句。
对于老仆的抱怨,刘贤一笑了之。反正再不愿意,还是陪他扎进泥地。
这是一个老实人,刘贤觉得,刘全有时像是自己的长辈,嘴上唠叨不停,却总是用行动关爱自己。
青苗,红土,耕牛,农夫。
茅庐炊烟袅袅,牧童笛声悠扬,刘贤仿佛置身于泼墨山水之中。
他从这画中醒来,纵目慨叹道:“今日一见,方知天地山川俊秀,远胜高楼广厦霓虹,也知道之前谈及仿曹孟德屯田之策时,公琰兄为何沉默不语了。”
这还要从二人之前的论政说起。
论及三国之政,宏谋远图莫若《隆中对》,而要说务实见效,当首推曹魏屯田。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平定兖州,并吞下黄巾贼余部30万人,成为实力不可小觑的一方诸侯。此时,他没有急于扩张版图,而是聚焦于粮食短缺这一最大时弊。
在深思熟虑后,曹操在新都许昌附近“画了一个圈”,以设立田官、公租耕牛、减免兵役徭役等措施,安置降卒和流民垦荒屯田,很快便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
之后屯田之策随曹操兵锋被推向各地。史载曹军“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屯田之策的成功,成为曹军纵马天下,一统中原的重要支柱。
作为穿越者,刘贤十分清楚这段历史。
他明白,粮草是这个时代天下英雄最大的敌人。它曾击败过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也曾让诸葛武侯饮恨祁山。
更何况,他查过家底,以现在的存粮,不仅不可能出兵征伐,甚至只要一次欠收,就能让整个零陵“破产”。
这个时代,粮食甚至比钱,更值钱。
但是当他提出仿行屯田之策时,蒋琬并没有被其后来者的洞察与睿智所折服,而是笑而不语,把他带到这田垄之上。
这连绵不绝、依山傍水的梯田,便是蒋琬的答案。
“曹公曾言:夫定国之策,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定九州,孝武以屯田平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此论,蒋琬亦深以为然。”
蒋琬说着,俯身从水田中掐起一根青苗,递到刘贤眼前问道:“敢问公子,此为何物?”
“何物,你问我这是何物……呵呵,别闹……这个是……”
刘贤自小在城市长大,放眼不识五谷,已经无数次闹出将麦苗当成韭菜的笑话,如今面对蒋琬手中的青苗,一时尴尬的脸红起来。
“稻谷~公子,是稻谷。”一旁的刘全小声提醒着。
“就是,水稻嘛!乱插嘴,本公子怎会不识水稻!本公子还知道杂交水稻呢!”
蒋琬没有纠缠刘贤的无知,转而望向山顶方向道:“北人食粟,南人食稻,此为天地造化,也是曹公屯田之策成功所在。这荒山原野,若要改土为田,灌溉只能多凭山泉积雨,浇灌亦唯人力,难学北境引河漫灌之法。”
山泉水慷慨而下,在众人身边激起点点白花,似是对蒋琬点头示意。
“且山路崎岖,不似中原腹地一马平川。拓荒虽可借力铁犁耕牛,却也少不得大费人力。以公子所能调动之兵卒民户计,收效将远不及曹公。”
蒋琬这话好似一盆凉水,将刘贤的奋发向上的热情无情浇灭。
他本以为自己是拥有上帝视角的穿越者,可在蒋琬眼中,竟然就真的是不学无术、不通实务的公子哥了!
“可是,可是,我们一路所见,这山下也有广袤平原,连田阡陌,难道那里没有荒地,不能屯田吗?非要往这山上屯田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