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朝鲜军接近一百步距离,刘汉指挥弓箭手改变的射击目标,将远程火力目标换成了对方的弓箭手的阵列,而对前队的枪盾兵视而不见。而与此同时,朝鲜兵的弓箭手也开始开弓射箭从箭雨射出的准头上来说,朝鲜人的箭术还是不错的。但是普遍以拓木弓为主的弓箭,在百步距离的抛射是没有威力,只能改为平射。
朝鲜禁卫军射出的箭雨落到破锋营的撸盾和重甲之上,纷纷被抵挡住。除了个别命中颈部和铠甲间隙的关键部位之外,其他箭镞大多无功而返。
而青龙帮的弓箭手,每射完一轮就蹲下身形,重新上弦的同时进行自我防卫。他们射出的箭雨是经过战前的准备和测量,往往能准确的覆盖命n鲜军的整个阵势,给对方弓箭手以大量的杀伤。
李熙见中军完全落在下风,立即强令左右两翼从边上绕道包抄,企图占着人数的优势进行包围。
经过几轮的弓箭手你来我往了射击之后,朝鲜中军付出七百多人的伤亡后,用于让他们刀盾手冲到破锋营的阵前,双方终于接近刀刃战。双方近战刀刃交驳,破锋营的前排战士用撸盾死死的抵住战刀的劈砍后,就地向对方反冲去,直接用撸盾结成的阵势像一堵墙一样逆推朝鲜军!
紧跟而上的第二排钩镰枪往前整齐的刺入对方的阵列里,然后往侧边一勾,利用钩镰枪上的倒钩,把将对方圆盾掀到一边直接就破了朝鲜军的稀疏盾阵。
原本经过弓箭射杀的刀盾手顿时失去了防护,而他们的战刀砍在在撸盾和柳叶甲上却无法给破锋营造成大的杀伤。紧接着第三排士兵的钩镰枪直接直接准的刺向对方的士兵,造成朝鲜军惨叫连连。
如此逆推,不到片刻,朝鲜军的中军的刀盾阵列就被破去!
近战的惨烈程度远在远程火力之上,刀枪之间刺杀劈砍瞬间往往生死立判!破掉对方中军阵势后,破锋营乘胜追击,留下一地尸体,压着对方参与的刀盾手往对方的弓箭手逼去。
李熙见势不妙赶紧调整战术,命令中军后退重新列阵,并强令加快两翼的压上速度。这样临阵调度的结果,自然是再次留下六百名士兵的尸体为代价!
见对方变阵,刘汉想起刘星事先的针对敌军战术的几种可能性的分析,立即舞起红色旗帜启动备用方案:已经击破中间的破锋营一分为二,前排的撸盾阵向两侧挪移,迎着对方的两翼步军重新竖立盾阵,其用意明显是护卫列于后列的六排弓箭手。剩下两排无盾的钩镰枪则凭着全副重甲的的防御优势,顶着箭雨在弓箭手的配合下再次冲向朝鲜军的中军!刘汉的战术意图非常清晰,就凿穿对方的中军,直奔对方阵后的指挥官,要斩将夺旗!
在整个战场的南边山坡,长着几片灌木的高地上,刘星拿着望远镜观察的前方的战事情。见己方占尽优势后,转身对身后的齐功说道:“可以让炮兵们上场发威了,传令给风火骑,两轮炮击之后可以出去”。齐功得到命令之后,就策马奔向后方。
所谓的炮兵阵地,就是临时改造过后的二十门火炮。这二十门火炮是经过疯道人足足一年时间的研究之后,改装出来带有膛线的火炮。虽然仅仅有十二条膛线,比之后世完整的二十四条膛线大有不如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划时代的变革!
同时,这次配置炮弹也是新的,锥形炮弹来替代原来的球形炮弹。至于刘星曾设想的内部填充的空心炮弹,和疯道人讨论数次,一时半会儿无法制作出来,哪怕山寨的也不行。
后世热兵器时代,空心炮弹的制作中非常重要的条件是:有组合弹簧组装在弹头,组合弹簧平时将撞针和隔离开当炮弹撞击目标时,后面的顶针按照惯性定律会向前撞击,顶针撞击上形成火花导致发生b。现在,以刘星手上的作坊工艺,还无法制作出组合弹簧和适合锻造圆筒钢片!
一阵紧急的命令传达之后,炮营的营长命令全体火器营的人将火炮调至射击角度三十五度,算好炮击距离后,炮手立马填装和炮弹。炮兵是门严格的学科,刘星暂时没有办法系统训练,只有在过去两个月用土办法讲解:就是不断调整火炮的射击角度来试验射程距离,然后总结出粗浅的经验给火器营的人使用。
剩下演练的最多是火器营的填装和炮弹技术。先用固定称重剂量过的包,把定量的装炮膛内然后用木铲抹平位置最后,将新研制的锥形炮弹谨慎的放了炮膛内,然后盖上炮膛上盖。
火器营的人士兵把n装好之后。指挥营长大声喝道:“全力准备!预备!点火发射!”。
随着导火线的爆燃,一阵轰隆的巨响,二十发黑色的炮弹划过一阵密集的抛物线,砸到朝鲜军的后阵的弓箭手阵营里。这种新式的炮弹,命中率更准,射程更远。炮弹落在朝鲜朝鲜军弓箭手阵列里,咂出了二十个大坑!这种炮弹,对人员的杀伤并不强烈反而不如圆球形炮弹射出后能滚动弹射说杀的人多。但是这种炮弹的威慑力更强,严重的打击的朝鲜军的士气!阵列中凡是被炮弹砸中的士兵,往往尸体都是支零破碎的。
两轮的炮击直接导致近百人朝鲜兵弃械逃跑!如果不是押后的督战队将逃兵尽数斩杀,估计还有更多的朝鲜兵会逃跑。
两轮之后,早已埋伏后方一米处的山脚下两千的风火骑分成左右两队驰出丛林,扑向朝鲜军的左右两翼。
李熙好不容易从青龙帮的炮击中惊醒过来,发现青龙帮两支远处而来的骑兵已经逼近七百步的距离。“怎么还会有骑兵!”,李熙惊恐的怒喝道,这不合常理,海盗怎么会有骑兵?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