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逸今日里是和李丽质一起回了宫,虽然二人还未成婚在公众面前有些避忌,但是此番到了宫里倒是反而少了一些掩饰。
以至于李二看着都有些吃醋的样子。没错,吃女婿的醋。李二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宠孩子的人。
而今日里罗逸却是发现有个小女孩是缠着李二,像是一副撒娇的模样。但却不是兕子……
这个孩子,应该不是长孙皇后生的吧,毕竟罗逸还真没见过。
而这个小女孩见到长孙皇后也一样亲昵,看得出长孙氏对其还真是视如己出。
“小高阳,别摔咯才是。”
高阳?!
罗逸听了自然是一愣,没想到眼前的女人就是初唐“流量担当”的高阳公主。
不过罗逸此时看这孩子天真无邪,倒是很难想象她日后做的荒唐事。
其实说起高阳的事,罗逸是有一些看法的。
如果说,婚前的高阳公主过着循规蹈矩的宫廷生活,那么婚后的她就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起来了。因尚主之故,房遗爱当上了驸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
然后呢,然后房玄龄就死了,死前上书的内容都是他这些年对国家的担忧,李世民看了也很感慨,对高阳公主说:你公公病成这样了,心心念念的还是咱国家啊。房玄龄去世后,李世民追封他为太尉,还把房遗爱和房遗则都升了官,可能有人问,为什么长子房遗直没有升官?
因为房遗直作为嫡长子,自然而然地就会继承父亲的大部分政治遗产,不用额外提拔。但问题就出在这里,高阳公主一直贪图房遗直……的地位,早在房玄龄活着的时候,房遗直就“以嫡当拜银青光禄大夫”,这里的“嫡”特指嫡长子。
也不知道高阳公主在人老房家折腾了些什么,无非是初级宅斗甩脸子,高级宅斗耍心眼,反正房遗直直接进宫面圣,说:我这官儿就给我弟弟吧,反正也是沾我老子的光得来的。
那李世民怎么办?李世民只能表示无语并选择拒绝。房遗直的这次面圣,看到后面大家会发现,这次事件,就像一场历史的预演。现在房玄龄一死,眼看着大伯哥成了家族话事人,高阳公主更是觉得心里不平衡,争不到爵位也要争到家产吧,于是公公尸骨未寒,她又闹起来了,李世民自然不可能同意,父女二人的关系也陷入了僵局。而打破这场僵局的,是一桩看似简单的盗窃案。
当时,某个盗贼被抓住,官府居然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只金宝神枕这是新唐书的说法,资治通鉴记载的是“宝枕”,滚滚君也没搞明白是个啥样的枕头,但应该是特供、御用的皇家用品吧,所以审问的御史特别紧张,皇宫进了贼可还行?就算是哪个公主府遭窃也是大案啊。
这不审不要紧,一审不得了,被贼被偷了枕头的这个主人,不是什么皇亲国戚,而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玄奘就是西游记唐三藏的原型高徒、大唐西域记编辑助手、佛经高级翻译员、当时公认最有名望的僧人之一,辩机。也是罗逸现在的线人……
而他取得这一切成就的时候,才二十六岁。于是,一桩公主与僧人的秘事,就此大白于天下。新唐书是这么说的,辩机居住的地方,就在高阳公主的封地上。而某次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出门打猎,碰巧就遇上了,遇上之后高阳公主怎么样了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公主与僧人,一段孽缘就这么开始了。
这个事,在古代是淫乱的典型,一直被批判到现代,虽然依旧没有翻案,但因为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把这段关系浪漫化了但如果撇开道德观、也不去浪漫化地想,就感觉……高阳公主眼光还蛮好的。
这时候可能有人就奇怪了,老婆和一个僧人在眼皮子底下好上了,房遗爱他就一点反应都没有吗?还真就没有。因为高阳公主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推己及人,她也送了两个美貌女子给房遗爱,这么一平衡,夫妻关系更和睦了。
大唐情史里房遗直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状态此后,高阳公主送了辩机很多钱财珍宝,用史书的话说就是私饷亿计。这个钱大概率出自高阳公主自己的食邑,但唐初亲王、公主的工资普遍不高,所以我觉得还是有点夸张的成分。但不管怎么说,高阳公主成功稳住了驸马,瞒住了外界,却不想被她送给情郎的一个枕头破了防。
事情被捅破之后,马上就从一个简单的盗窃案变成了一桩巨大的皇室丑闻,据新唐书记载,李世民怒不可遏,不顾高阳公主的苦苦哀求,把辩机连同十余个公主府的奴婢一同处死资治通鉴里说得更详细,辩机是被腰斩的。大家看这个字面意思也知道这种刑罚有多残忍,行刑后犯人可能要哀嚎几个小时才断气。这个处罚算不算严重呢。
先举个例子来对比,也是发生在李世民晚年的永嘉长公主私通案前面说过李世民当初打算给嫡长女的嫁妆,比前一年出嫁的妹妹多一倍,那个妹妹就是永嘉公主说来有点绕,永嘉公主的驸马是唐高祖李渊妻子的堂侄,算理论上算公主的表兄弟,但永嘉公主应该是庶出,所以没有血缘关系。
而公主的情夫又是李渊的外孙,还娶了李渊的孙女,算是永嘉公主的外甥兼侄女婿。
这个情夫在母丧期间和永嘉公主私通,被驸马抓个正着,这剧情在罗逸看来就很血腥,最后情夫被杀,永嘉公主也被迫离婚,直到李治继位将她改封房陵公主,让她再嫁,这事才算翻篇了。
还有唐肃宗的女儿郜国公主和几个官员私通,最后官员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公主也被幽禁起来了再看高阳公主,一没离婚,二没幽禁,三没降低待遇,几乎啥事没有。
只是辩机和公主府的奴仆们,却是无论如何也留不下一条命了。心爱之人死状如此惨烈,高阳公主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把怨恨藏在心里。后来李世民去世的时候,身为女儿的高阳公主一点伤心的反应都没有,完全无动于衷。此后,可能因为某种补偿心态,她还开始与一些和尚、道士、自称能见鬼的“奇人异士”交从甚密。看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发现一件事,滚滚君说的全是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内容,旧唐书里有没有记载呢?
其实,这就是许多学者对这整个私通事件是否存在的怀疑理由之一。先说几个公认的疑点:首先,我们前面说过,房玄龄临终前上书一封,让李世民对高阳公主感慨了一番,说明这个时候父女二人关系尚可,私通一事还没被曝光。而房玄龄和李世民去世的时间间隔不超过一年,这一年内闹出这么大的丑闻,旧唐书里又没有公主传,难道李世民的本纪里不记一笔吗?
可是旧唐书记载了高阳公主如何在房家搅和、和丈夫参与谋反等等坏事,但偏偏就是没有提过她和辩机私通这档子事。其次,宋太宗时期的太平御览中也没提到这件事,宋仁宗时编成的新唐书第一次把这事情摆到台面上来了。
新唐书确实是正史,但也是一本被公认糅杂了许多野史杂记、笔记的史书,比如原本在正史上默默无闻的宜城公主,在新唐书里摇身一变成了家暴驸马、虐待情敌的妒妇安乐公主原本的结局是“格战良久被斩”,到新唐书里成了,先是不知道为什么大晚上“览镜作眉”,然后逃跑路上被杀更别提对武则天等执政、参政女性的“特殊照顾”了,所以你说高阳公主有没有份得到这种特殊照顾呢?
更有学者指出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可能有排佛立场、考证高阳公主和辩机的年龄差、以及讨论二人一个在戒律森严的寺庙、一个在耳舌众多的权贵家庭,客观上到底能不能发展关系等等问题,这里就不详说了。
而且如果高阳公主在父皇去世时“无哀容”,注意,不是“脸上哭唧唧、心理笑嘻嘻”,就是明目张胆地面无表情,装都不装一下,在古代算不算得上不孝?
有个成语叫“十恶不赦”,指的是十种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其中一条就是“不孝”。
试想一下,堂堂公主,国孝家孝期间,面无哀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在因为情郎之死恨她爹,就算不受贬斥,难道不会引起非议吗?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更详细的分析,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但是,不管此事是否存在,李治继位的第二年就去了高阳公主的宅第做客,看起来似乎一切正常。
而高阳公主的结局,也与风月私情扯不上关系。她的死,源于一桩牵连众多、却颇有争议的谋反案。
唐高宗永徽四年,“一切正常”的高阳公主想起了自己宅斗设定,把枪口瞄准了房遗直,于是派人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只要能把他拉下马,爵位不就轮到房遗爱了吗?
但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控诉人不仅是弟弟的老婆,还是皇帝的妹妹,这谁顶得住?房遗直干脆豁出去了,就把弟弟两口子那堆七七八八的事情全抖出来了,末了还说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他们这么搞以后肯定会出事,我提前告发,至少我的家族还能有个一线生机。
于是,李治下令让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为了活命自爆的同时开始连环爆破,牵扯出了一票皇亲国戚,本来“平平无奇”的诬告案,一下子变成了震惊朝野的谋反案,牵扯其中的不仅有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还有以下人员:荆王李元景,他是李渊儿子,前面说过他女儿嫁了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他还私底下说自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手把日月”,这跟那什么“梦日入怀”有异曲同工之妙。
史书但凡记载这样的梦,主角不是当了皇帝,就是因为谋反被皇帝砍了头。
吴王李恪,他是太宗的第三子,李世民亲口说过“英果类我”,这孩子像我,也提出过想让他当太子,甭管这是他的真实想法还是一种试探,反正长孙无忌当时竭力反对,最后立了李治当接班人。武将薛万彻,薛万彻的妻子是李治的姑姑丹阳公主,薛万彻因为被贬官心怀怨念,和房遗爱私下联络说要拥立荆王李元景。还有巴陵公主和她的驸马柴令武,柴令武的母亲就是平阳昭公主,柴令武以妻子巴陵公主生病求医的名义留在长安,也打算伺机而动好家伙,敢情巴陵公主的作用就是生病吗?
至于高阳公主在干什么,史书里有这么一句主使掖廷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
现在我们看天象、看星座什么的觉得无所谓,但古代如果你看天象、找算命,就本就是谋反标配。等于李治的叔叔、姑父、哥哥、妹妹全谋反了,结局当然是砍头的砍头、赐死的赐死,一个也没跑掉。吴王李恪死前还在大呼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这是李恪死前最绝望的诅咒。永徽年间的惊涛巨浪这个案子争议很大,有人觉得证据确凿也有人觉得这是个冤案,其中最冤的就是吴王李恪。
作为高祖李渊实际意义上庶长子的李元景,被明确记载了谋反言行而作为太宗李世民实际意义上的庶长子李恪,怎么看怎么像是无辜路人的,他如果跟着叔叔李元景谋反,成功了叔叔当皇帝,那皇位能传给他这个侄子吗?
到时候作为太宗儿子、又有拥立之功的他,反而还会受到猜忌,完全划不来。所以,恰恰是因为李恪是太宗实际意义上的庶长子,又曾是太子候选人,他的存在即威胁,所以正好借一个谋反案把他扯进去,处之而后快,这样才比较合理。
这也就难怪他死前会如此冤屈了。所以有观点认为,这个案子就算不是长孙无忌炮制出来,起码也是他把案件扩大化了,为的就是帮李治除掉皇位的潜在威胁、也为自己除掉一些政敌,但因为案做得太绝,让李治心怀不满,最后借着废王立武一事从长孙无忌手里夺回了权力。
那么罗逸对于高阳的评价,也更多是觉得这孩子是属于打小的叛逆,不过看如今这个年纪,倒也还有机会教好就是了。
大唐称心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