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九章 真正的房谋(1 / 2)苦瓜炒蛋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日里房遗爱倒是难得高兴,毕竟在罗府“受折磨”这么久,他的耶耶房玄龄倒是第一次来看他。

可以说房玄龄这个人是相当心疼孩子的人,为此是不忍心见到孩子吃苦还刻意不前来探望孩子。

对于罗逸而言这也算是正常,毕竟房玄龄作为当朝二把手那确实是有几分不一样的姿态的。

究其原因,罗逸算是比较的佩服房公之人。

很多人说起房公,比如尉迟敬德,那都是会笑他怕妻子,但是罗逸却不觉得房玄龄胆小。相反他个人甚至是觉得房玄龄对于李二而言也是相当重要的重臣。

比较这么一个人在贞观当了二十二年的二把手,其蕴含的能力以及深得李二的信赖也是可见一斑。

那么,房玄龄这个人除了罗逸接触的这个样子,还是怎样的人?

房玄龄,是一个“挑战礼教,专注夺嫡”的政斗策士,是一个“运筹帷幄,佐定天下”的开国谋士,是一个“君子务本,踏雪无痕”的治国总理,他在这三个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表现。

房玄龄还是一个特别谦虚低调的人。李世民说他特别谦虚,“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与吾共取天下”,“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但是口不言功、推功于主。

房玄龄作为大唐开国谋主、贞观首相、大唐第一名相、唐朝在任时间最长的宰相相,也就是长达二十二年,被从唐到清的官方政府认为是唐臣第一。

他双商超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正直又不失变通,有很多先进的思想和行为甚至能与现代接轨:比如重商思想、国际关系处理思想、回家和女儿讨论朝政的先进做法等等。

有人认为,他有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胆小。但罗逸的看法与此相反:罗逸认为房玄龄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他最大的勇气,就体现在一直留下来主管朝政,直到去世。

在开国战争中,作为秦王集团总参谋长、总秘书长、总人事部部长,房玄龄贡献颇多。不仅如此,他还一直参与谋划李世民的夺嫡大业,这些准备工作,为玄武门后李世民能够顺利控制内外局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秦王府有三大军事谋士,房玄龄、杜如晦、薛收。后两者都是他在隋朝的密友,也是他推荐到秦王府的。

他还为秦王府招揽了许多武将。有人认为,房玄龄与瓦岗群豪有乡党之谊,他“潜相申结”的多是这些人。

而贞观时期,决策机构为政事堂,执行机构为尚书省。尚书省总辖寺、监、府、州而管辖实际政务。

唐朝杜佑在通典中提到,唐朝虽然是群相制度,但在同一时期,“秉钧持衡”的宰相只有一、二个人:

“然其秉钧持衡,亦一二人而已”。

房玄龄就是主管朝政的那个人。

他主管着决策机构政事堂,也主管着执行机构尚书省,绝大多数相权掌握在他手中。

房玄龄的处境,究竟有多么“危险”呢?

他足智多谋,且多年与李世民共事,很多时候应该能够猜透李世民的想法。而不喜欢被人“读心”,是人之常情。才智越高,越危险。

其次他在开国战争中不仅是首席谋士,还是功臣集团大管家,李世民认为他运筹帷幄定社稷、地位可比萧何、开国功劳最大。功劳越大,越危险。

再然后,他从遇到十八岁、刚刚起兵的李世民的时候,就开始了一系列操作,参与了李世民的各种夺嫡密谋。而深度参与密谋的大臣只有三个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知道的越多,越危险。

长孙无忌在贞观时期因是外戚要避嫌,长期赋闲,仅有三年时间从事实务杜如晦在贞观四年病逝。

而且他在隋朝时交游广泛武德时向李世民推荐了很多人。贞观时期,他与许多重臣,是旧交、是好友,关系密切。人脉越多,越危险。

期间,他主管朝政,贞观相权,绝大部分掌握在他手中。权力越大,越危险。

一个人能够主管朝政长达二十二年,本身就不容易。贞观元年、二年,武德旧臣尚在,他虽然不是名义上的首相,但却是实际上的“灵魂首相”,控制了政事堂。

贞观三年,李渊的残余力量被清除,他成为名正言顺的首相,一直当到贞观22年去世。

而宰相一般的任期是多少年呢?四五年。可以说主管朝政的时间越长,越危险。

如果单单看这些条件,房玄龄处境的“危险”程度,已经仅次于历史上的一些真正的“权臣”了。所以支撑他坚持下来的,一是他的为民之心、报国之志,二是他与君主李世民的志同道合、互相信任。

那么如何认为房玄龄是一个“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人呢?

因为这是他一贯的人设。

隋朝时期,房玄龄在洛阳游历期间,朋友李文博去看他。他急切地问李文博:“你为国家做了多少好事?”

这是他最关心的话题。

隋书李文博传: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

那么为何说他和李世民是互相信任的呢?

因为他是李世民的亲信代表,是“皇党”也是相权、官僚体系的代表。这个话题不是本篇重点。但他相信李世民,不等于他相信封建王朝与皇权。

李世民是皇权的其中一任代表,总会去世的。

而皇权会一直存在,会换其他代表。

上面对人物心理和人际关系的分析,是我的主观猜测,不强求读者相信。房玄龄也可能是个不顾性命的官迷也可能和李世民关系微妙、甚至互相猜嫌,但又不得不终生合作。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华夏历史规律。处境危险的人,多数会走向灭亡。

仅仅靠着某一代君主的信任,是不能与历史规律相抗衡的。房玄龄也是一个丈夫,是一个父亲,他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

他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不会不懂这一点:身份敏感、长年主政的大臣,多数会给自己、会给子孙后代埋下隐患。

但他依然选择一直留下来,兢兢业业,为国为民。

所以房玄龄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这种勇气不只体现在一直留下来为国为民,还体现在:

他在贞观初主管裁撤官吏,把两千多中央官吏裁撤到了六百多人。

褚遂良提到房玄龄在贞观初“甄吏事君”,所以精简官员的名单,应该是房玄龄带头拟定的。这是得罪人的活儿,危险,很容易被别人记恨。

随后贞观时期,他一直为国举贤。房玄龄本传记载他“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