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五章 混不明白的混子(1 / 1)苦瓜炒蛋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日里,罗逸是见到了李泰来找他学习,但是这次跟着李泰来的,倒是有个中年人。只是罗逸看他的样子,觉得脸熟倒是叫不上名字。

这样的人在罗逸认知里其实还是很多的,归根结底还是唐朝猛人太多,他也不至于能够一一认识。

只是罗逸看这个人分明是在巴结李泰,但李泰反倒是一脸不耐烦的样子。

“魏王,这位是?”

“张亮。”李泰很平淡的说道,显然对这人有些不太耐烦。

“这位就是小神医吧,久仰久仰,我其实也算是国公,鄅国公。还请多指教。”这个张亮倒是没脸没皮的说道。

罗逸听到这名字是眨巴下眼睛,没想到眼前的家伙居然是张亮。

张亮是何许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听着是不是很霸气。但是罗逸觉得,这厮分明是凌烟阁里的混子……

历史上的李二在位期间,从不轻易诛杀功臣,但有两人例外,他们就是侯君集和张亮。其中,张亮在罗逸看来就是一个骚人。

隋朝是门阀士族的时代,张亮是农民出身,在当时的社会很难出人头地。然而,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张亮被卷进了农民起义军中。最初,张亮投奔瓦岗军,瓦岗军兵败后,张亮随李积一起投奔唐朝。房玄龄见张亮为人忠诚,便向李世民推荐张亮。从此,张亮便成为李世民的心腹。

贞观年间,张亮因是李世民的潜邸旧臣,多次担任御史大夫、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太子詹事等要职。张亮在担任襄州大都督长史期间,爱护百姓,打击豪强,饱受百姓爱戴。

张亮是武将出身,名列“唐朝开国名将”之一,但张亮的战斗力和军事指挥能力并不出众,他之所以能够多次担任要职,靠的并不是能力,而是一颗忠心。例如,当年侯君集因贪恋财物被李世民惩罚,心怀怨恨。侯君集曾想秘密拉拢张亮一起造反,不曾想张亮表面敷衍侯君集,背后却将此事暗中告诉李世民,让李世民加强了防备。侯君集被诛杀后,李世民对张亮的忠心愈发满意。

隋唐时期,高句丽仗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多次欺凌新罗,并且挑战唐朝的权威,李世民忍无可忍。于贞观十八年带兵亲征高句丽。众所周知,隋朝之所以灭亡,和隋炀帝当年执意征讨高句丽有很大关系。在李二提出征讨高句丽时,张亮身为李世民的心腹,多次劝阻李世民不可轻易御驾亲征,但劝阻无果。张亮知道李世民心意已决,便自请跟随李世民出征,于是,李世民任命张亮为沧海道行军大总管,负责管理车马和军船事宜。

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日生嫌隙,当时李建成稳坐长安,以太子之尊凌驾于诸皇子之上。李世民觉得长安不能久居,便派张亮到洛阳秘密联络当地的军事力量,以便在李建成发动攻击时作为退路。不曾想,这个“阴谋”被李元吉识破,李元吉因此告发李世民谋逆。在李渊的默许下,李元吉命人审问张亮,张亮在严刑拷打下宁死不屈,李元吉没有拿到口供,给了李世民翻身的机会。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张亮因功被封侯。

次年,张亮率领一部分兵马来到建安城,因为一路急行军,将士们都非常辛苦。张亮便没有急着让将士们修筑防御工事,有的士兵见张亮治军不严,甚至结伴离开营地去打猎。

从这件事上看,张亮的军事能力的确一般。不仅如此,张亮的运气还不好,因为他遇到了高句丽兵马的偷袭。

敌军偷袭时,张亮正脱下军靴,坐在胡床上歇脚,等听到厮杀声,张亮吓得面如土色,愣在胡床上不能动弹,眼睛呆呆地看着敌军,半天说不出话来。旧唐书云:亮素怯懦,无计策,但踞胡床,直视而无所言。

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完全出人意料,张亮手下的那些将士们看到张亮“稳”坐在床上,目光“坚毅”,都心生佩服。将士们更是相互呼喊:“咱们将军真淡定,我们冲呀”接下来,唐朝将士们在总管张金树的带领下,英勇杀敌,而且越战越勇,竟然杀退了敌军。资治通鉴云:将士见之,翻以亮为有胆气。其副总管张金树等乃鸣鼓令士众击贼,破之。太宗知其无将帅材而不之责。

等大家退敌,张亮才恍然从呆滞中醒来,这时大家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将军不是“淡定”,而是“吓愣了”。

张亮的这次经历,可谓传奇。唐太宗李世民知道此事后,并没有责怪张亮。因为李二知道张亮本身就不是将帅之才。

所以张亮面对敌军偷袭,竟然木然无反应,足见其不足以升任军事要职。李二凭借张亮对自己的忠心而委任他担任行军总管,实际上是用人失误。好在张亮运气好,反败为胜,若张亮兵败,李世民难辞其咎。

当然说起张亮,罗逸更多的是觉得这个人其实是个怪人……这人是喜欢信一些所谓的术士,这也是罗逸不想李泰和张亮有纠葛的原因……

贞观二十年三月,一个叫常德玄的陕西人向唐太宗李世民举报:时任刑部尚书的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企图谋反。张亮曾和术士公孙常说,他的名字应验了一个“有弓长之君当别都”的图谶。

还问过术士程公颖,说他臂上有龙鳞生起,如果举事造反,是不是意味着可以成功。

李世民接到这个“反状”,吃惊不小,立即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经过一番查证,常德玄的举报居然完全属实。这个常德玄显然是大有来头的。张亮与术士公孙常、程公颖打交道,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他能将张亮的底细摸得如此清楚,幕后肯定有高人指使。

不过,张亮始终没有承认自己谋反,他坚称这是无耻小人对他的诬陷。尽管术士公孙常和程公颖都出庭作证确有其事,但张亮反驳他们是由于贪生怕死才作了伪证。

张亮还苦苦向李世民求情,说自己曾为大唐出生入死,希望得到宽大处理,从轻发落。可李世民不由分说,坚持将此案定性为谋反。朝中百官见李世民杀意已决,也就顺着李世民的心思说话,赞同处死张亮。只有将作少匠李道裕说了一句公道话,认为张亮“反形未具,罪不当死”。但李世民仍下令将张亮斩于西市,籍没其家。

对于张亮是否真有谋反之心,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张亮是唐朝的功勋大臣,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十六位。从以往的经历来看,他对李世民是很忠诚的。当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争夺太子之位时,他被李世民派往洛阳拉拢当地豪杰,扩充实力。不料被齐王李元吉发觉,向唐高祖李渊告发。张亮被捕后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没有把李世民招供出来。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夺取皇位后,张亮被封为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张亮的忠诚。贞观十七年二月,太子承乾勾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十七位的侯君集图谋发动政变,侯君集想拉张亮入伙,不料张亮立即向李世民告了密。侯君集被杀后,张亮因此迁升为刑部尚书,参预朝政,当上了宰相。

其实,如果张亮真有谋反之心,应该早就反了。贞观十九年四月,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张亮担任沧海道行军大总管,统率精兵四万、战舰五百艘从莱州湾垮海攻打辽东的沙卑城。

此时张亮手中掌握着兵权,想造反的话应该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却未见张亮有任何造反举动。旧唐书中倒是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张亮进军高句丽时,驻扎在建安城下。一天,大多数士兵都出去打柴与放牧了,忽然一支高句丽人马杀到,军中士兵张皇失措。张亮一向胆小怕事,从未经历过如此惊险的场面,顿时吓得目瞪口呆,“直视而无所言”。他手下的将士见此情景,还以为他临危不惧,于是士气大增。副总管张金树随即鸣鼓出击,竟大破敌军。如此歪打正着,算得上战争史上的一桩奇闻了。此事后来传到李世民那里,李世民也知道张亮不是将帅之才,没有责备他。

这个故事如果属实的话,说明张亮并不具备夺天下的才干。即便有造反之心,也难有造反之胆。

既然张亮不具备造反的胆识,李世民为什么还要杀掉他呢张亮的名字应验图谶、臂上生出龙鳞,不太可能成为杀他的理由。

资治通鉴中记载,贞观三年三月,有个叫刘恭的人,因为脖子上的纹理象一个“胜”字,便自称“当胜天下”。此事被人举报后,刘恭被定为叛逆之罪,关进监狱。李世民看了刘恭的罪状,不以为然地说:“怎能凭一个字纹便置人于死地呢如果上天要把天下交给他,并非我个人的力量所能除掉。如果此人无天命,一个字纹又有何妨”当即下令将刘恭释放。所以,李世民对图谶、龙鳞这些无稽之谈应该不会太在乎。

李世民在意的应该是张亮私养了五百义子。虽然张亮缺少胆识,但私养这么多义子肯定有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目的史书中没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义子并不是他自己豢养的。

唐朝官员的薪水不高,加之李二在位时期的反腐败措施比较到位,朝中官员大都很穷。不象我们现在的官员,只要手中有了点权力,就可以大肆搜刮钱财中饱私囊。张亮为官还算清廉,根本不具备私养500义子的经济实力。所以,张亮背后一定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

那张亮背后的支持者是谁?张亮位居宰相,能够充当其后台的还会有谁回味一下当时宫中的状况,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到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因为在魏王泰与太子承乾的争宠斗争中,张亮明显站在魏王李泰一边。

张亮曾任太子詹事,受排斥被调出东宫,出任洛州都督。太子承乾失宠后串通侯君集谋反,也是张亮最先向李世民告发的。显然,张亮的后台就是魏王泰,他那五百义子极有可能也是为魏王泰豢养的。这时的张亮实际上是在重复当年李世民与李建成争位时他在洛阳所做的工作,只不过现在的效劳对象是魏王泰。

出人意料的是,太子承乾东窗事发被贬为庶人后,李世民却没有立一度极受宠爱魏王泰为太子,而是立了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李世民抛弃魏王泰,据说是由于承乾的一番话。

承乾被废后对李世民说:“臣贵为太子,还有什么奢求因为臣被魏王泰算计,担心自身难保,才与朝臣谋求自安之计。不逞之人趁机为我出谋划策,才做出了不轨之事。如果立魏王泰为太子,正使其得计。”承乾的话引起了李世民的深思。他对大臣们说:“承乾之言说得也是,如果立了魏王泰,承乾、晋王必难保全。若立晋王治,魏王泰与承乾可安然无恙。”于是,李世民采取“两弃之”的办法,废了承乾,也不立魏王泰,而是立了他平日并不看重的晋王治。

李世民既然立了晋王治为太子,自然不会再容许魏王泰的势力坐大,以避免重演“玄武门事变”。如今得知站在魏王泰一边的张亮私养了五百义子,当然不会放过他。虽然李世民清楚张亮的所作所为是受了魏王泰的指使,但他却不想把儿子魏王泰也牵扯进来,所以并未深究张亮的后台是谁,而是匆匆给张亮定了个谋反罪,将他杀掉了事。杀掉张亮,不仅削弱了魏王泰的势力,同时也是对魏王泰的一个严重警告。

张亮成了魏王李泰争夺太子之位的牺牲品,还背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实在死得有点冤。史籍中说,过了一年之后,李世民对杀张亮之事有些后悔,于是将曾为张亮说过公道话的李道裕提拔为刑部侍郎。但这个做法不太象是弥补过失,反倒有点想封住李道裕的嘴的嫌疑。

当然,如今的李泰在罗逸看来还有没有夺嫡之心不好说,但至少现在罗逸和李泰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也算是觉得李泰其实是很上进的想要成为开拓“海外”之人。

但是这个张亮,罗逸自然还是希望李泰能远离的。

不过现在看来不用他说,李泰都是对他充满了嫌疑,倒也让罗逸有些欣慰。

大唐称心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