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端捻着颌下短须,思索了一会,忽地抬起头来:“若他是诚心向朕请降,杀吴逑父子的唯一原因,便是灭口!”
“他不想让吴逑父子活着来见朕!”
说到这儿,韩端摆了摆手,制止住了又要开口说话的萧振:“无论他是真降也好,诈降也罢,只要他愿意来湘州,桂州就能不战而下。”
“这对朝廷,对官兵,对桂州百姓,都是一件大好事。”
“既然如此,纠结于真降诈降又有何益?”
话虽这样说,但韩端心中早就已经有了决定,等吴谨来桂州请降后,便效原巴州刺史刘安故事,先赏他一个清贵而职闲的高位,让他到建康去就任。
且让他逍遥两年,自己平定百越之后,再寻个机会、找个借口解决了他。
这种心狠手辣、背信弃义之徒,本就不应当再活在世。
当然,这种事情现在只能在心里想,哪怕是萧振这样的亲信,也不能对他们明言。
“萧卿,你立即替朕给黄仲昭回书一封,就说吴谨请降之事,朕允了!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朕不但免除他的前罪,只要他亲自来见朕,朕便依刘安例,赐他一个散骑常侍之清职。”
想了一想,韩端又补了一句:“若吴谨不愿担任散骑常侍,亦可任谏议大夫或中书舍人……总之一句话,只要他诚心来降,朕就不会亏待于他。”
众人闻听此言,皆是心生羡慕。
大明朝的中书舍人虽然不如前朝那样掌机要之权,参预决策,但仍然能内入直阁,外宣诏命,押六曹之奏,是一个连六部尚书都不敢轻易得罪的职位。
这让何成等人如何能不羡慕?
只能说皇帝胸襟开阔,气量宏大,就连吴谨这样的叛臣降臣都能委以如此重任。
若是韩端能听到他们的心声,恐怕要当场笑出声来。
许以中书舍人这样的要职,便是要引得吴谨动心,只要他亲自来降,日后是圆是扁,还不是由得自己搓弄?
皇帝要想对付臣子,那可有的是手段,到时让密谍司盯紧一些,随便找个由头便能将他投到诏狱。
况且在严友元手下做事,只要自己稍加暗示,哪有他的好日子过?
“陛下,要不要让吴谨将吴逑父子的首级一道送来?”
“肯定要送来让相熟之人确认,否则谁知道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一盏茶刚刚饮完,萧振便写好了诏令,韩端看过并用印封缄之后,立即派人急送桂州。
三月初,湘州各郡府军开始陆续组建,军政事务都逐渐走了正轨,在临湘周边各县走了一圈之后,韩端决定领兵继续南进。
在出发之前,他召见了杨述。
说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粮食。
到目前为止,大军食用的米粮都是从三吴以及江淮运来,随着大军南进,路途更加遥远,因此夏收之后,就必须从巴、武、湘三州向大军运粮。
洞庭及湘州一带的水稻都是一年两熟,第一季早稻到六月就能收割,再等两个月,南征军将士们就能吃到新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