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9章 响马(2 / 2)多极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人,根据杨伟所说,他们这一伙山贼一共有一百四十多人,这次出来带了一百一十人,其余的都归他们二当家的统领,留在小猪山看守山寨!”

孔有德寻思着,还是跑掉了几个山贼,不过无伤大雅,就他们先不起什么风浪。

“接着说下去!”

“其实这一伙山贼也有另一个名称响马。”

关于响马,孔有德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虽然响马在后世一些影视作品中,都被美化成为了劫富济贫,侠肝义胆的英雄好汉,甚至是抵抗侵略者的主力,感觉一个个都心系国家,品德高尚一般。

然而事实上,这些响马就是拦路打劫的强盗,多是作恶多端,为非作歹之人,他们杀起普通百姓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响马其实可以算是山东的特产,名称有由来有两个,一说自东汉以后,山东的土匪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马跑起来,铃铛很响,故称土匪为响马还有种说法认为他们在行动前习惯先放响箭示警常骑马来去故称响马。

山东历史上多次农民大起义,其实都是由响马主导的,但他们的行事作风极其残忍,和黄巢那样的没多大区别。

其中最着名的,当属正德五年1510爆发的刘六,刘七起义。

其主要原因是,明朝中叶以来,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农民深受政府的马政之害。

大明朝为保证明军边马的供应,自明初以来,明政府强令河北等地农民充当养马户。马户的徭役负担极其沉重,为保证养好马要付出很大代价,不仅耽误农业生产,而且当所养马匹死亡或种马孳生不及额时,还要赔偿损失。

因为马政,很多一贫如洗的农民不得不“卖田产、鬻男女,以充其数,苦不可言”,当时有人形容为“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黄河以北之患马为最”。

北直隶临近京师,是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的地方,剥削压迫十分残酷,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时有发生。

为了安定京畿一带的局势,正德四年1509年九月,专权宦官刘瑾派御史宁杲为“捕盗御史”到河北镇压农民起义。

宁杲采用极为残酷的高压手段,屠杀和镇压农民,他“奏立什伍连坐法,盗贼捕获无虚日,每械盗贼入真定,用鼓吹前导,金鼓之声弥日不绝”。

随后,北直隶霸州文安县人的刘六、刘七、杨虎等人起义,一呼百应,聚流民、响马、屯军数千人,屡败朝廷军队。

然后获取了大量的马匹,吸引众多穷苦农民加入其中,组建了数量庞大骑兵队伍。

永乐十一年,为了防御蒙古,明成祖朱棣规定在北京周围的州县计丁养马,十五丁以下养马一,十六丁以上养马二。后来的逐渐把这项制度推行到河南山东一带。

当刘六,刘七数次击败朝廷军队之后,苦于马政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带着自己所养的马匹投靠过来,起义军声势顿时浩大,一个月间攻下了山东,直隶的二十多个州县。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