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何以王正月?春秋之大一(2 / 2)梦回大唐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而当世仅存的黄老一派的大佬窦广德则微微闭了眼睛,时而颔首,时而皱眉。

武将们虽然有些听不大明白,但仔细一琢磨,奏疏中的内容可不正是他们心中某些想法的真实写照么。

大一统,不仅仅是文化的统一,更是领主主权的统一。

想要实现这些,可离不开俺们武人。

这是许多武将们心中最朴实的想法。

“是故,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宫殿之,宦者还在继续念诵着奏疏的内容。

越是听下去,带给朝臣们的冲击就越大。

法家和黄老派的学者们更是露出了痛心疾首的模样,叹息如此至理为何是别人所书。

有反应较快的学阀已经暗自下定决心,等回去之后就要将这条思想加入到自家学说之中。

一众儒家的大佬们,除了少数几个主修春秋的人外,其余也大多是面如缟丧。

这时候儒家内部的道统之争可比外面的斗争要惨烈许多。

失败者是要被从文字和精神抹除的,这可比单纯的肉体毁灭要狠十倍不止。

景帝刘启将朝廷众人表现尽收眼底,他是理解他们为何会这般失态。

这道奏疏的意义实在太重要了,甚至能够为统合诸子百家的学说创造一个契机。。

这篇文章里的“大一统”,大,不是大小的大,而是重视、尊重的意思。

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天子。

因此,“大一统”,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高度集中。

而“大统一”则不同,这里的“大”便是疆域辽阔,“统一”更多的是从地域来说的。

虽只调换了两字的顺县,但两者从思想层面来说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大一统”的思想起源于春秋,诸子百家思想各有不同,但对大一统却有共识。

孔子针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局面,提出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

孟子主张“君仁臣义,君民同乐”,天下“定于一”,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荀子则认为“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揔也,民之父母也。”

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两贵”、“夫妻共政”是国家祸乱的原因,因此应该定于一。

《吕氏春秋》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一则治,两则乱”。

墨子曰:“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同于天子。”

可见,儒法墨三家对“大一统”观念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强调自而下的政令统一。

到最后,众人听着那朗朗之声,心中便只剩下一个疑问:

“他是谁?”

是谁能够能够写出发人深省,堪比圣道之音的文章?

......

PS:求几朵鲜花,评价,和月票!!!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