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2 / 2)知了一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哥,不知岭南一共逃过来多少难民?”陈元问道。

“目前已达八百余人,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

这才是他担心的问题,要是只有八百来人的话,何必这么烦恼啊。

可问题是,还在不断的增加,最终能逃过来多少难民是个未知数。

所以身为岭南的主政者,必须要提前想好对策。

上报朝廷肯定是不能的,这批难民要是被朝廷抓回去,只有死路一条。

按照宋家的行事作风,这种事是做不出来的。

这也就幸亏在岭南,宋家有资格这样做,换做任何郡县,谁敢隐瞒不报?

“其实这事并不难解决,大哥所担心的无非就是义仓粮食不够,那么好办,只要大哥下令,凡是逃过来的难民,都给予一定的耕地,让他们实行自给自足不就解决了。”

据陈元所知,隋朝主要实行的是均田制,其次是租调制。

说白了,就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有些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而有些土地在其死后还给朝廷。

其实在开皇二年朝廷就有规定,官人永业田与其品级相适应。

自诸王以下至都督,多至百顷,少至四十亩。

以此同时,内外官按其品级高低授给职分田。

多至五顷,少至一顷,内外官署还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

这也是最初时期的政策,可是随着隋文帝的大一统,那么均田制就逐渐行不通了。

国家不打仗了,人口激增,土地自然不够分了。

后来大业元年,隋炀帝下令免除妇人和奴婢、部曲的租调,也取消了他们的授田。

所以现在的矛盾,就是朝廷是给人口分配土地的,但是现在朝廷征集大批农民去修运河了,那么土地自然就荒废了。

所以现在逃过来的难民,再次按照均田制不就解决了。

宋仁杰苦笑道:“朝廷早就下令按照人口分田,而岭南的百姓亦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目前岭南所有耕地,均是按照人口分配的,实在没有多余的田地。”

“所以如今过来的这些难民,要是少量难民,怎么着也能分到田地,可现在这情况,难民源源不断,谁也不知道后续还会有多少难民过来,要想这么多人都能分到耕地,难如登天。”

“大哥何出此言,没有多余田地分配,为何不能开荒?”

宋仁杰摇摇头:“陈兄弟你有所不知,岭南地势复杂,群山环绕,要想开荒,那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大哥,在我们家乡有句话,叫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要能开荒,其余人力物力什么的都好办。”

“陈兄弟有何高见?”宋仁杰急忙问道。

陈元笑道:“以大哥之见,要想开荒,腾出足够的耕地,需要多少人?”

“起码也得数万人,陈兄弟你可知道,这开荒的数万壮丁,所需要多大的财力支持?上报朝廷拨款显然不可能,而宋家也负担不起。”

他何尝不知道开荒这条路,问题是,在岭南这种地势复杂的地方开荒,起码也得数万壮丁。

而且所需要的时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一久,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