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没有听说过“学校”这个词,只能从刘建给的解释中,自行猜测了。
刘建摸了摸下巴,沉吟半晌。
“学校自然是要大点的,而且一两所肯定是不够的。”
“毕竟,城内适龄的孩子,都要送到学校里的话,一两所肯定装不下的!”
众人听着刘建的话,顿时愣住了。
城内适龄的孩子,都要送进那个什么学校?
这是什么意思?
长史略一躬身,向前一步:“大人的意思,是想将全城百姓家的孩子,都请私塾?”
他说这话,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
但跟着刘建时间长了。
那些以前不敢想,想不到的事情,好像转眼就能变成现实。
“当然了,要不搞学校干嘛?”
“识字是第一步,等有了规模,就可以将学生按照年龄分开。”
“十八岁后,可参与考试,成绩优异者,可在官府入职!”
“还可以得到奖励!”
刘建缓缓地说道。
东汉的官员都是举荐而来,至于科举制度,是隋唐才开始实行的。
不管什么制度,都是有利有弊。
考试成绩优异的可以入职,也就意味着成绩取代了举荐。
也就是寒门子弟也有出头的机会,而不再是氏族的垄断。
这在当时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而且推行这种制度,必将是困难重重。
最大的阻力,自然是来自氏族豪强。
不过刘建现在还不需考虑那么多问题。
毕竟,阳城仅是庐江郡的一个小县城。
现在还不足以影响整个东汉。
阳城内,也没有什么较大的氏族。
刘建在阳城的威望,比天子都大。
所以,在阳城推行这个制度,基本不会有任何困难。
乱世之中,别说平民百姓。
就算是小的氏族,想读个私塾都是难加难。
刘建一张嘴,就要让全城百姓家的孩子都学。
而且还有机会为官,甚至成绩优秀,还有奖励!
这是可是惠及后代的政策啊!
瞬间,殿内的人感到了深深的羞愧。
大人一心为民,我等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认为大人是在给自己的子嗣准备教书先生!
刘建看到众人低头不语,也不知他们想些什么。
继续说道:“不论男女,不论富贵,所有适龄的孩子,都要给我送到学校来学!”
“至于学习的所有费用,从官府的税收中抽取!”
这样一来,老人去养老院,孩子去学校,又能解放出一大批劳动力。
这也为是他为第二个法令做铺垫的!
....................................................
求花花,求票票,求投食~~~~
....................................................
庆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8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