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啊,这种朝政大事,我看我们还是不要妄自议论了。”
司辰一听是打突厥的事,立刻摇头,这种大事不能乱嚼舌头。
万一传到有心人耳中,在朝堂参他一本,就够他受的。尤其是最近他出了不少风头,很多人盯着!
李世民一听这话,急了。
司辰越不想说,他越是心痒痒。
“司兄弟,这里只有我们三人,没有外人,但说无妨。当今圣人贤明,不会因为我们私下讨论国事,而责罚我等的。”
见司辰不为所动,李世民继续劝道:“若是司兄弟有高见,于国家有利,李某还可以代为转告族叔,直达圣听!封官进爵自不待言,能有功于国家,不也是男儿所愿吗?”
司辰拿起酒杯,慢慢喝了一口。
他记得,历史,贞观二年,兵部尚书杜如晦提请发兵攻打突厥,不过后来并没有打。而是到了贞观三年十一月,东突厥出兵犯境,李二才以此借口出兵,一战灭国。
就算他不说,按历史走向,朝廷今年也不会发兵。
不对,他穿越过来,历史其实已经更改了。
不说别的,就说他在西市打倒了胡彪等“行霸”,又擒住了郑家把控西市的“代理人”马人杰。
如果李二从马人杰口中得到了对付荥阳郑氏的理由,除掉一个郡望,那么以李二容易膨胀的心态来讲,很有可能同意今年就打突厥。
如此,大唐十万男儿,尽入死地矣!
想到这里,司辰把酒杯往桌面一墩,他还是决定“妄议”一次国政!
“老李,你真的想听我对此事的看法?”
司辰靠在椅背,斜着眼睛望着老李。
李世民轻轻点头。
“好!”司辰眼睛一亮,冷笑道,“你回去后就和你的族叔说,朝廷现在发兵打突厥,那就是找死!”
李世民眼睛一缩,沉声道:“为何?”
他自认这次的时机非常好!
突厥在四月的时候就已经内乱,颉利和突利从年初打到年中。现在北方草原又遭逢百年难遇的大雪,突厥国力下降到极点,正是一举灭国的好时机。
为何这个小子会认为,是唐军在找死?
房玄龄此时也放下筷子,在一边静静听着。
司辰没有在意李世民的神色,笑道:“为何?你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十月份了,等大军集结,开拨到草原,得十一月了。
胡天八月即飞雪,十一月的大雪该多么冷!尤其是今年草原那百年不遇的大雪,你觉得远征的将士们扛得住吗?”
“不要觉得突厥军队受雪灾重创,就可以去捡便宜;甚至可以利用雪天奇袭王庭,打个出其不意……这些战略想法虽然好,但要考虑实际,就是:大军开拨草原,能不能抗住今年这波风雪?”
“我觉得,肯定扛不住,最终一个个冻死在草原!”
那可是百年不遇的大雪啊!
虽未至草原,司辰能想象到,那种大雪纷飞,冷风如刀的景象。
突厥人届时估计都不需要向草原深处迁移,只窝在帐篷里,笑看唐军将士一个个冻死在广漠雪域。
司辰最后一句话,让李世民浑身一震。
是啊,朕和朝臣们一直在考虑,如何利用大雪灾对突厥人的重创,发兵攻灭突厥。但从来没有想过,草原的风雪对突厥人和大唐军士,是一视同仁!
或许,不是没想到,而是武将们内心里都认为,大唐的将士,意志力和战斗力比突厥人强,可以不畏寒冷的风雪!
但,如果风雪大到一定程度,绝不是人力可以抗衡。
所以“能不能打”的关键问题还真是那句:大军开拨草原,能不能抗住今年的风雪?
这个,谁也无法预知。
李世民不敢拿十数万将士的性命冒险,听了司辰的话,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多日的纠结和郁闷一扫而空。
他决定,今年不打!
草原就在那里,只要大唐军势强盛,哪年不可以征伐?
冒险发兵,万一全军葬送北方;国内又果真如司辰所说,遭遇雪灾,那新生的大唐将有倾覆之危!
“司兄弟,那你觉得,朝廷什么时候出兵合适?”
房玄龄十分佩服司辰的这番见解,看似容易想到,实则不然。他忍不住便以突厥之事,向司辰探讨。
“真要打,还是等来年看看机会吧!”
这种事,司辰懒得瞎操心。明年有了合适的战机,李二那帮人,会抓不住?
房玄龄和李世民对视一眼,来年?
如果今冬境内真下大雪,百姓饭都没得吃得,没有兵源,没有钱粮,来年也没法打!
(大唐是府兵制,“府兵”由各地军府从所在州县的农民中挑选,年二十入役、六十免役,平时在家生产、农闲训练。如果发生雪灾,百姓流离饿死,兵源就少了。另雪灾要救灾,本就不多的国库钱粮自然也会亏空。)
“来来,光顾着说了,火锅里的菜都煮好了,快尝尝。”
在他们说话的时间,秋菊等女婢已经将菜都下在火锅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