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1 / 1)白墨hew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想今年我已进入而立之年,也快满三十岁。人们说只要一旦过了三十岁,这日子呀,过得飞快——这道理还真如此!人的个性在这时已经被塑造完毕,就再难发生变化。况且,又都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不管面对谁都缺乏惊异感。所以,“三十而立”便指的是人会变得成熟的三十岁,也是身强力壮、姿态挺拔、实现报复的三十岁。

而我的三十岁与众不同,先抛开见人就有好奇感,爱琢磨他们的言行不说。最关键的是,我常常在与人交流时,还能保持一种惊异感——以至于不知道他们是另外世界的人,还是我是另外世界的人!所以,我总能极为认真地对待身边出现的每一个朋友——将他们看得够仔细,也听得够认真。可正如刚才所说的:我喜爱说话,却不擅长交际;与人爱好不同,也不够自信,导致说话缺乏趣味。所以,身边老是空落落的——没朋友。

而之所以我总能保持对人有着孩童一般的好奇心,也爱主动琢磨人,那是因为人总会带给我的惊异感。由此可以推测,这样不仅会让我将谈话的对象记得更牢靠,还能设身处地地凝思究竟什么困扰着他们——将心比心地感受他们的个性和故事,并试图给他们找到出路。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思维模式,皆是因为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地放进脑海之中。因此能让我反复玩味,就能拿来打发时间,最紧要的是,还能让我真切地感到自己是有朋友的。

但就算我曾经再有怎么鲜明的个性和记忆,现在都离我渐行渐远。想来多半是些不顺利的经历,反复品味也味同爵蜡。所以现在随着自己到了一定年纪而出现自然而然的健忘,反倒成为好事。所以,就能把不开心的事从脑子里给抹掉,取而代之的便是愉悦心,并用快乐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去填充消失的回忆——必然得有一份快乐的工作,虽然不一定能找多少钱——既能有当老板的面子,也得有能让自己开心的里子,还有四周风景皆如画的架子。

在这份喜悦之心中,也有我为什么要开茶馆的进一步缘由。这个城市摈弃它原有的风格,将由江至上、逐层铺展的老建筑物拆毁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马不停蹄地建设高楼——那样毁旧建新。这可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文明的城市,如今俨然成了一座全新的城市——人们足够喜新厌旧!就像这个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一场史无前例,并且日新月异的大建设,如同人们扬弃曾经那个不够成熟和高大的自己。

所以,这茶馆继承了老重庆茶馆的风格,而它又同时存在于重庆的母城渝中区之中仅剩下来的一条老街道里。我和大多数人一比竟然就像在反其道行之,实际上,只是一种对遥远过去的缅怀。而关于我的过去对于自居的重量,更紧要的是,想在镜前能看到自己曾有过的那一双因好奇不已而睁得大大的眼睛。所以,就算开茶馆收入实在紧巴,或者说未来的日子过得就算如简陋的茶馆一样寒碜,但对我的意义绝对是非同凡响的。想想《陋室铭》里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么一想,刘禹锡的陋室也不过如此。怎比得上这魔幻感十足的山城重庆里有一处常有雾气袭来,浓缩重庆的诸景会聚,仿佛被人忘记而遗世独立的山城巷。

照这样说来,我抛开拥有更多钱财的想法,又有美景相伴,反而能让我过些舒服安逸的神仙日子。我的未来不就会在这种舒坦地心情中遇见连番的奇遇吗,而我如此渺小,所以不就对于我无疑是一场奇迹吗!那么,我还可以至少能利用这一段开茶馆有限的时间里,过些安宁的日子——我是说我不可能永远干这个,况且,早有人说:“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也没准哪天,人就变了,自然我也不例外。这如同躲不了也逃不出的天地锅盖,在人生的这场大梦里总在如同驴推磨一般地绕着怪圈行走——是名叫宿命的天理循环,迷迷糊糊地让人浸在大雾里抽身乏术、难辨方向。

不提别人,单说我年少时的英雄梦不一样和自己早已失散多年了吗,甚至在我的思想里也早就被淹没了。这说明我也在改变,这让自己想起一种现象。占据中国常年畅销榜前列的书籍往往跟成功学有关,在那些书里,跃动着洗脑和鼓噪的文字,并且总强调人要学会改变。如同成功学告诉你如何取得成功的捷径,似乎改变就成为了通往成功最大的捷径。

还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来说,人改变不了社会,只有适应社会,因而只能自己改变自己——在这句如此决绝的话面前,谁还敢兴风作浪。话又说回来,谁不想成功?所以,还是必须得改变。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常能听闻政府机关招聘几位公务员,就引来几千人赶考应聘——这不等于削尖自己的脑袋,只为求得一份“铁饭饭”的工作。为何“改变”如今会被中国人推上“神坛”:是因为对现状怀有不满心或上进心——进则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退则是为了适应周遭;或者在生活压力驱使下不得不被改变——人融入社会以后无论怎样都有着想获取成功的必然趋势,可谁的一生总能一帆风顺呀,所以,人能郑重其事地决定去作出改变往往都不那么心甘情愿。

但是这位从不曾改变目光的老太太为什么能把她的青年时期的纯粹和快乐一直延续到了老年,为什么能一脉相承下来?而完全不能用正常的年龄与心智关系去判断神态的方法——女人到了多少岁就该有怎样的心态。

她不芥蒂这些疏漏的心理学和旁人的眼光,也不觉得年纪多大就应该需要多成熟稳重,因此思想自由的她更容易感受快乐。所以,她越来越衰老,身体跟着越来越虚弱。然而,心态却是放晴的,如同每天迎接她的是清爽的朝阳。在她一个世纪活着的岁月长河里,她丝毫没有在意识里将青年和老年分成楚河汉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