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4章 皇太极(1 / 2)一骑红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崇祯皇帝在大明本土,改革开放,实行新政,发展工业,厉兵秣马,靠科技强国,欲重振大明。

那么,渤海的那一边,崇祯皇帝这一世,最大的对手——皇太极呢?知道否,在这一个时空中,在朕的科学技术的洪流中,女真人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就要破灭了。

历史的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于1592年11月28日),又译黄台吉、洪太主。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蒙古大汗,清朝第二位君主。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后金天命元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称大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简称四大贝勒。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天启七年(1627),也是后金的天聪元年,皇太极派遣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带领3万女真部队入侵朝鲜。双方最后议和订立“兄弟国的盟约”。朝鲜停止使用明朝天启年号并遣王子李觉赴后金为人质。

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继征朝鲜王朝之后,皇太极亲率大军征明。

这时明朝干将袁崇焕正在实施“恢复之计”,即“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他修城屯田,以屯养战,以“守为正著,战为奇著”。

皇太极想及早发动进攻,发动宁锦之战,结果自己伤亡惨重,宁远城却屹立未动。继续又攻十几天,依然无成。守宁远的正是袁崇焕,他命令满桂、尤世禄、祖大寿出城拒战。皇太极督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等进击。明军呐喊抵抗。袁崇焕坐镇指挥,放大炮,后金兵一排排倒下,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被射死,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俱伤。明将满桂也负重伤,士兵死伤大半。

宁远不下,皇太极又返回锦州,时已六月四日。将士中暑很多,皇太极知不可久留,第二天下令退兵。此战明军防守成功,时称“宁锦大捷”。辽西不能攻取,便不能进山海关,如果要夺取北京,只有另找出路。后袁崇焕因不被魏忠贤所喜,辞职回了广东。

皇太极继后金汗位是1626年,35岁。崇祯继位登基是1627年,17岁。历史两个对手的差别不仅仅是年龄,不仅仅是一个成熟的壮年人,能够玩虐一个青少年。皇太极的成长是在无数次的沙场征战,马颈相交之中。而崇祯皇帝是在信王府、在宫廷大内、在丫头、婆子、太监、宫女的陪伴下成长,从来没有出过京城一步。两个人的阅世经历,自然会在理政治国分出高下了。

皇太极领导的是一个纯军事的部落联盟,善于学习改进,富于侵略性,极力进取的新兴国家。而大明已经走向迟暮,各种制度体系严重的威胁了国家社稷的安全,面对已经强大无比的文官统治集团,尽管崇祯皇帝极力勤政,杀了许多的文官大臣,却不能有实质性的改变。

历史,皇太极死于1643年,52岁。崇祯皇帝死于1644年,34岁。两个人、两个国家,斗了十六七年,清兵入寇五次,每一次清军都是如入无人之境,华北无数百姓被清军屠杀,青壮子女、粮食财物,被掳掠出关,一次次的削弱了明朝,而后金则愈来愈强大。简直就好似一个没有男人顶梁的家庭,孤儿寡母的被一个强盗,一次次的抢劫之后,最后成了这个家的主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