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殿试(1 / 1)孙默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嬷嬷闻言,恭声道:“娘娘,奴婢倒是觉得不如就让她们闹去,反正得罪人的是太子和太子妃,与娘娘无关。”

“怎么能与本宫无关,本宫心里憋屈,明日指不定要被那几位嘲讽,说本宫无能,身为太子的嫡母,却管教不了他,罢了,不提也罢,去传膳,本宫饿了。”陈皇后摆摆手吩咐道。

“是,娘娘。”嬷嬷忙不迭的退出去,准备传膳。

韩锦绣本想着跟在太子身后,一起去用膳。可谁知到了半路上,太子卷起手轻咳了两声,吓得她赶忙加快步伐走到太子身边,亲昵道:“殿下,怎么样?要不要紧?让妾身搀扶着您回宫?”原本以为经过今日之事,能让她跟太子之间的关系更近一些。

谁知,不如人意,太子佛开了她的手,冷声道:“不劳烦太子妃,今日太子妃也累了,还是早些回宫歇着。阿炎,搀扶着孤回宫。”

被点到名的阿炎,得意的朝韩锦绣看过去,应道:“是,殿下,奴才遵命。”

阿九:“”

韩锦绣深呼吸一口气,在心底告诉自己,她还得更努力才行,不放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太子一行人离开,才道:“走吧,我们也回宫。”

太子和太子妃联手将朱良娣和吴良娣逐出宫一事很快就传遍了皇宫,二公主一回宫就迫不及待的去告诉徐惠妃,听着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徐惠妃端起一杯茶放在她面前,温声道:“喝杯茶,慢慢说。”

二公主伸出舌头吐了吐,抿嘴喝了两口,继续津津有味的讲起来。

杨德妃没空关心东宫之事,她找豫王来,一来为了他和成国公府嫡女徐梓娇的婚事,二来是为了还有三、四日的殿试,成国公府的嫡长子徐梓峰能否拔得头筹。

只听她吩咐道:“元鸿,你这些日子可要在徐梓娇的身上多花些心思,多去了解了解她,另外你觉得徐梓峰能在殿试中得到你父皇的青睐吗?”杨德妃希望能给豫王找一个得力的皇妃。父亲心中也是如是觉得,他们父女不谋而合。

略微思忖,豫王答道:“回母后,儿臣私下对徐梓峰相谈甚多,发现他满腹经纶,必定能在殿试上大放异彩,得意父皇的青睐,还请母后放心。”对于成国公府这门婚事,豫王本身也是很满意。

杨德妃颔首:“那便好,坐下陪母妃一起用膳。”

“是。”豫王乖巧的应道。

这厢鲁王也在应付吴贤妃,他跟成国公府的嫡女徐梓娇相谈甚欢。

吴贤妃对此非常的满意,道:“元竣,你的婚事等殿试后,母妃便向你父皇提起,可不能让他人抢先了。另外,过几日殿试,你让人多帮徐梓峰说些好话,最好能让他拔得头筹,得得你父皇的青睐。”

“是,母妃,儿臣记下了。”鲁王忙不迭的作揖应道,心底却是想着晚上回去得给永和郡主写封信,让她在晋阳长公主面前多多提起他才行。他们俩能不能成婚,怕是不能指望吴贤妃,谁让她心心念念的儿媳妇是成国公府的嫡女徐梓娇,而非永和郡主,他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晋阳长公主的身上。

晋阳长公主是陛下的嫡亲妹妹,早年丧夫,陛下对她特别宠爱,只要她一开口,这门婚事就成了。

鲁王想到他和永和郡主心心相印,心里涌起一股甘甜,没有再将吴贤妃接下来说的话听进心里去。

王丽妃迟迟不见湛王回宫,已经命了几拨人去湛王府请了,直到半夜都没有消息,她便不等了,明日再找湛王来呵斥一番。韩锦绣还是没有收敛,不,应该说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她居然能识破吴良娣和吴良娣的计谋,还在陈皇后面前,让太子做出将她们二人逐出宫的决定,更是连夜将两人送走。

翌日清晨,吴阁老亲自在朝堂之上对太子道歉,他已经命人将吴良娣送去家庙,终其一生,都不能离开,多谢太子给她留下一条性命,对太子一番称赞。

不管吴阁老是否发自真心想要感谢太子,他这番做派,足够了。

太子自然搀扶着年迈的吴阁老起身,两人群臣融洽,陛下甚是欣慰,对太子一通称赞。

一时间,朝野上下对太子称颂有加。传到韩锦绣耳中,她甚是高兴,为此还喝了好几杯葡萄酒,得亏安梅和安心拦着,要不然她还真的能喝醉了。

三月二十八,乃是本朝的殿试,因着前段时日陈皇后的寿宴,陛下延迟了今年的殿试,在今日举行殿试。一大早,韩锦绣便让阿令找两个太监去承乾殿打探,紧接着她便在书案前连字。

蓦的,她叫来安梅:“昨日本宫给殿下做好的衣裳,可洗过了?”

“回太子妃,已经洗过了,现在要送去给殿下吗?”安梅答道,这衣裳可花了韩锦绣两日的时间,太子若是不领情的话,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紧抿嘴唇,韩锦绣道:“再等两日,你先放好了。”她不送,自然有她的考量。前世她给太子做的衣裳,他都没能穿上给她瞧瞧,这一次,她第一次给太子做的衣裳,希望能亲手给太子穿上,看着心里会很高兴,弥补前世的遗憾。再等等,她和太子的关系缓和了再说吧!

没多久,阿令急匆匆的走进来:“太子妃,大事不好了。”

“哦,怎么了?”韩锦绣不慌不忙的问道,仍旧低头练字。

阿令答道:“太子妃,陛下在承乾殿发怒了,要严查今年的会试。”

这时,韩锦绣放下手中的毛笔,走到桌前坐下,看着阿令:“不着急,你慢慢说,怎么回事?”

从阿令口中,韩锦绣得知,陛下今日兴致很高,要选拔出大周国最顶尖、最出类拔萃的人进入朝堂,为朝廷效力。他让参加殿试的每一位举子都说出对朝廷提出的建议,另外还需要引经据典。每一位举子都说,之前可从未有过此先例,都是陛下点名让举子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