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七章 意外(1 / 2)隔壁老黄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隋文帝受周禅即位建隋后,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铸行统一的标准五铢钱,文曰“五株”,重如其文。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铸行五铢钱,为推行这种五铢钱,隋文帝曾下令各关口以标准五铢钱为样品,检查过关人所携带的铜钱是否合乎标准,凡不合标准的要销毁改铸新钱,对于古钱一律禁止使用。

如此,隋五铢终于成为流通中的统一货币,史称“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

隋五铢有独特特点,比较好辨认,边郭较宽,“五”字交笔直,五字侧近穿处有一竖划。因含铅较多,钱色白,新唐书称之为“白钱”。

到隋炀帝时,正常的货币流通又遭到了破坏,隋炀帝奢侈纵欲,穷兵黩武,使隋王朝的政治经济又迅走向瓦解,货币私铸盛行,减重严重。文帝时,型的开皇五铢钱成色较好,千钱重四斤二两,而到了炀帝时,他行的大业五铢千钱减重厚至二斤,后又轻至一斤,甚至出现了“剪铁鍱、裁皮、糊纸以为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隋灭亡。

隋炀帝行的大业五铢钱有其独特特点,比较好辨认,边郭较宽,“五”字交笔直,五字侧近穿处有一竖划。因含铅较多,钱色白,新唐书称之为“白钱”。

所以在民间贸易中,商品大多存在两种价格,一种是开皇老钱、一种是大业新钱,老钱成色好、分量足,购买力自然就强,新钱相对来说贬值程度大,百姓都不怎么爱用。

至于说官府也是无奈,收税的时候当然想收到足额的税赋,往外支出的时候可就舍不得成色好的老钱,而且从地方上交给中央的税赋也不敢都用劣币充数,于是朝廷也就准许地方自行融毁劣币铸钱。

当然了,百姓不管用什么钱交税,实际收上来的税钱都肯定要比账面价值高,不然官府收上来以后重铸成好钱上交中央岂不是要吃亏,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百姓也就越的困苦,毕竟劣币也是得要下力气,撒出血汗去挣得回来!

按照舅侄俩的计划,一旦建政成功,新朝肯定是要自己铸币的。

就连款式和形制黄娜也早就设计好了,以黄娜带来的菊花一元作为母本,正面就是1元和东华年的字样,背后就是菊花图案,也不搞什么英文字母,不过滚边防伪这些还是要的。

由于预估在一定的年限之内,肯定无法全面取代古钱和隋五铢,所以这种1元硬币将会以纯铜轧制,重量设计在二十五克左右,购买力要求相当于百文隋五铢小平钱,也就等于是把隋朝一文小平钱的购买力降位为“分”。

至于说价值更高、币值更大的硬币,肯定就不能继续用铜来做了,按照黄娜的构想未来将会大量使用金银币,不过隋朝乃至唐宋时期,中国自身的银产量相当的低,明清时期中国的白银基本上过九成的白银都是外来输入,如今也就是黄金产量略高一些,所以只有等到统一整个亚洲之后,从东北亚和东南亚获得足够量的银矿,再搞金银币也就是了,期间可以设法搞出纸币来进行替代。

那么,虽然造币这事并不急迫,但黄小刚也还是有心去把这吴氏父子叫来研究了一下。二人倒也机灵,一番解说让黄小刚对隋朝的造币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就比如说二人手上的四套钱范里,开皇钱的模范是隋文帝时期由长安造币厂制造出的母板,只要寻得上好的铜料进行铸造,得到的开皇钱绝对正品。而三套大业钱范,则是父子二人根据之前郡丞6良的要求自行凿刻,然后用品质极差的铜料来翻铸劣币。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