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你们听说过托儿、水军吗?(1 / 2)六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国朝会散去,诸多臣子心中百态,有期待李道,卫鞅能够变法强秦,真正让秦国站起来者,亦有担任自身利益受损的权贵内心不安。

但不管他们怎么想,秦国变法已然定下,无人再能更改,嬴渠梁更是特意留下李道和卫鞅,来到秦书房,商谈变法进一步事宜。

卫鞅坐下后就有些迫不及待,此次朝堂争锋全面大胜,寓示着他们已经可以放开手脚,全力而为:“君,道先生,现在最是启动变法的最好时机。”

“鞅以为,若想变法,必先取信于民。这个信,就得立于民,故鞅准备为国府立信,说到做到,以确保秦国老百姓心目中,认知到新法的说一不二!”

“毕竟秦国四任先君,数百年的时光里,国府没有稳定的法制,多有反复,造成了百姓对国府极大的不信任。”

“民不信官,事办不好。唯有让民众深信,国府此后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够真正在老百姓之中,推行变法!”

嬴渠梁也是热血澎湃,恨不得立马完成秦国变法,看到变法大成后的盛况,对于卫鞅的提议自然不会反驳:“那么左庶长决定怎么做?”

“徙木立信!”卫鞅早有想法,将这个操作的方法讲出,希望能够以此,让秦国百姓开始相信国府以后说到做到。

嬴渠梁听了之后,深感卫鞅大才:“左庶长居然能够想出如何办法,渠梁敬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赏赐下,必然建立起此次变法的国府之信誉!”

李道看历史中秦国变法最初的徙木立信事件被提议出来,真的有了一种实质参与进去的厚重感。

不过这件事情,应该不会那么简单,史书只是寥寥几字,说明了这件事情,正式在百姓当中启动了变法事宜。

过程当中,必然还需要经历许多史书不曾记录的情况,不晓得卫鞅有没有补充的办法,李道当即提出疑虑:“徙木立信是好事,取信于民,相当重要。”

“不过这也有其局限,卫鞅你在栎阳徙木,可曾想过其余县乡?可曾思考过,秦国各地百姓,需要多久,才能接触到这个信息?”

“这……”卫鞅不禁陷入沉思,李道说的没错,这个时代,最为限制官府行事的,其实还是信息传播的效率。

单单在都城栎阳徙木立信,靠着口口相传,何时何日,才能让偌大秦国的所有百姓,明白变法的说一不二?

要耗费多少时日,才能让秦国百姓,彻底明白变法的真正利处?穷乡僻壤,山野村夫,又该何时,才知道井田制将会作废,秦国开始奖励耕战,赏不遗匹夫?

栎阳一地的百姓相信官府,那么其余县乡的老百姓呢?他们得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知道徙木之事?

呆新法令传到各县乡,说不定徙木立信之事犹在半路,传不到呢,到时候各处县乡,依旧是民不信官,新法更是无从实施。

李道的想法,则是人为的对其加速,干脆只以一次徙木立信,就彻底取信于民!并且是取信起码过半数的秦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