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2 来啊,互相伤害啊!(1 / 2)临波倚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Shaw 大叔 40 出头财务自由,依照常人思维,可以不再写 model,而一头扎进花花世界,去约会真的。

白天在会场?

晚上在酒店?

多美好的事情……

但是么……

Shaw大叔毕竟是个如假包换的科学家,对于科学家来说,科学其实远比任何异性都有意思。

玩科学要爽得多,得到一个成果所获得的兴奋点强烈而持久,不仅有快感,更有巨大的自我认同感,远胜于那几秒之后的无边落寞。

所以有些科学家其实是沉溺于期中不能自拔,身体弱架不住过度over了。

Shaw 功成名就之后感觉内心空虚,总觉得还有什么没有做。

本着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站起来的传统,他一个回马枪杀回科学世界,脱下西装,露出极客本色。

此时,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屌丝。

不需要去讨好谁,也不需要去巴结谁。

更不需要去费劲的拉赞助,老子有钱,想干啥就干啥!

反正手里有大规模并行计算的金箍棒,就找那些需要计算但是现有水平还是渣渣的领域,砸下去!

刚好,计算化学就是那样一个化学中的屌丝。

因为之前没有趁手的工具,计算能力太弱,用于实际问题中算不准,精度还不如做实验。

因此,无论在化学还是生物领域,做计算化学的不管是教授还是 PhD,都在角落里默默的画圈圈。

既然给Shaw 看上,他必然是花大价钱插一腿进来,普通的通用计算机,用在计算化学上并不合适,它需要专门设计优化的计算机,做分子动力学模拟。

硬件上量身定制,极度优化。软件也是专门定制,只实现一个功能,凶残而高效的割韭菜,割计算化学的韭菜!

Shaw 有的是钱,他不泡妞不赏菊,钱花不完。

要雇佣科研人员,又是如此的便宜。

说起来,还是科研汪的辛酸,在米国,纯理科博士毕业之后大多数都找不到工作,教职太少,很多人往往选择转行。

即便是想要做科研,做博士后的薪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Shaw 横空出世,“打包”了一群找不到工作的博士,人均年薪10万刀!

10 万刀一年在金融行业,也就是投行入门分析员的工资+奖金。

在华尔街上就是底层,但是对于这帮年届三十的科学屌丝来说,是他们能找到研究岗位工资的 23 倍,做梦都想不到的高价。

于是,一时间,顶尖的计算化学、生物物理、电子工程博士趋之若鹜。

经过三年,在优雅的环境里研究论文,琢磨硬件,计算化学的最大黑科技诞生了:它比一般的超级计算机快约 10,000 倍。比最好的超算也快 1,000 倍。

从此,Shaw的超级计算机,开启了上帝视角,俨然超级论文收割机, 2007 年起,D.E. Shaw 的团队每年在国际顶尖的学术杂志《自然和《科学上灌水,学术声誉不可阻挡。

超算在手,论文无忧,别人在用卷尺画地图,他们在天上航拍做地图。

或许在某些学院派眼里,对硬拼计算能力的方法表示不屑,但 Shaw 确实把计算化学,尤其是分子动力学模拟大跨步地推向实用……

一句话:有钱就是任性。

……

回到和小卫士的对话,苏鑫:

Shaw是有钱,可以组建超算,并且进行优化,我没钱,怎么给你升级硬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