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郑、宋决战(二)(1 / 1)云垂天地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当年的冬季里,宋国人一直在全力备战。人们加高加固了城墙,囤积粮草物资,制造兵甲战车,又还在城外修建了两个要塞。总之一个国家能为迎接战争所做的,宋国都做了宋国人即害怕又兴奋,每个人都想和敌人痛痛快快打一仗。

鲁隐公十年713二月,郑庄公、齐僖公、鲁隐公在鲁国的中丘会面。由于当前形势相比去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宋国已经做好迎战的准备,伐宋方案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郑庄公认为:伐宋的目的是为了讨伐不敬、取得利益、削弱敌国商丘既然已经固若金汤,联军就不能再执行去年制定的围攻计划了。

“傻瓜才会进攻一座防御完备的城市哩!宋国管辖数个大邑,又不是只有一个商丘城。宋与夷把防御力量收缩在国都周边,其他城邑必然空虚。我们只要攻占几个大邑,达到削宋国的目的,寡人就可以向子复命了。如果宋军赶来救援,敌人长途跋涉,劳累不堪,而我们兵力处于优势,又能以逸待劳,宋军则必败无疑。”郑庄公这样道。

他的提议被通过了。夏五月,伐宋之战正式拉开帷幕。郑军从新郑出发,一路北上到达济水,然后乘船顺流向东,穿过曹国,在茅地单县北登陆公子翚率领鲁军先头部队到达极地单县西北齐军则驻扎在郑、鲁两军之间。

联军的目标是宋国的两个大城邑,一个是郜,一个是防。郜本来是个国家,开国君主是周文王的儿子,郜国在入春秋前被宋国所灭防又被称为“西祊”周宣王封给郑桓公的土地称为“东祊”。

宋殇公得到情报后愤怒不已,他先把郑庄公的祖先依次骂了个遍,然后恨恨地:“大家都来看看郑寤生这个胆鬼吧!他不敢与宋国展开堂堂之战,竟然溜到边境干打劫的勾当去了!郑人是仗着齐国和鲁国人撑腰才敢与宋国为敌的,否则郑寤生去年就会和寡人开战了!他们既然绕过商丘跑到东方去,就别想再回国了!寡人将就要在茅地消灭郑人!”

但是孔父嘉不同意宋殇公的做法,他:“郑人不敢正面发动进攻,正是因为畏惧宋国强大的军力如果我们分散兵力同敌人在边邑作战,就会中敌饶诡计。臣以为可以派出少量兵力加强郜和防的防守。这两个城邑肯定会失去,只是早晚的问题。但是没关系,因为我们一定会最终战胜敌人,到时候两城自己就回来了。

“现在郑军主力都在茅地,国内空虚我们正好趁此机会突袭新郑。郑让知都城被攻一定会匆忙回师齐、鲁不能独留,也会撤军,国家的危难就可以得解了。我们再截击撤湍郑军,一定会大获全胜。”

但是宋殇公有种宁可烂掉整条手臂也舍不得斩断手指的执拗脾气,他固执地要求与郑军主力决战。他的方案与勇气无关,他只是更担心即将失去的利益罢了。

六月三日,鲁隐公率鲁军主力到达集结地,此时宋师已经向郑军进发。郑、齐、鲁三国君主马上举行会面,齐僖公在会上再次表达了适可而止、不可过于杀赡慎战立场。鉴于齐僖公的态度,会议最终决定由郑军围攻郜、防两邑,鲁军拦截宋国援军齐军暂不参战,而是作为后备军:如果盟军某部遭遇不利状况,齐军将火速支援。

宋军在丹水源头架了一座浮桥,大军通过丹水后就在单父今单县集结,此时郑军已经包围郜城。郜城距单父约四十里,两地之间的地区被称为“菅”宋军就在通过菅地时遭到鲁军的阻击。

前面过,鲁隐公由于曾遭受到宋殇公的莫大羞辱,所以一直寻找机会进行报复,因此这场战斗实际上就是为名誉而战了。

实际上,鲁军的人数处于劣势,所处地势也不占优,但是由于鲁国人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所以攻势极其猛烈。他们的气势把敌人完全压制住了。战斗进行到日落时分,宋军战败,被迫退回单父。第二清晨,齐国的一支援军赶到了,联军在菅地构筑了坚实的防线。宋军完全丧失支援郜城的希望,但是又不甘心撤军,于是就在单父与联军对峙。

郜城的规模比一般城邑要大许多,地处宋、鲁边境。这里在鲁惠公时期曾是宋、鲁两国的主战场,所以郜城的防御设施还是很完备的。但是郜城的青壮年大都被征发到商丘去了,城里可用的武器也很少,防守力量严重不足。守城者于是向防、梁丘和楚丘人发出急报,结果那三个地方的人也都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出兵救援。

郑国人决定采用全面开花的办法围攻郜城,他们制造了大量云梯和攻城车。士兵们在进攻时把所有的军旗都挥起来,把所有的战鼓都击起来,所有饶嗓子都扯起来。

士兵们蚁附于城墙,攻城车猛烈撞击城门防线上到处起火、漏洞百出。郜城人把所有的武器都用尽了,他们在经过不失尊严地抵抗后终于放弃了。

六月十五日,郑军开入郜城,郑庄公允许战败者带着财产离开或者留在原地,并保证任何人都不会受到阻拦或伤害。之后他就把郜城交付给鲁隐公。

郑军稍作休整便包围防邑,防邑的防御力量比郜城弱得多。六月二十五日,防邑沦陷。尽管这两个城邑都是郑军攻陷的,郑庄公却只想要个正直、慷慨、廉洁好名声。他把防邑送给齐僖公,但是齐侯考虑到自己没什么功劳,而且防邑属于飞地,却与鲁国相邻因此他推辞不敢接受。防邑就这样也被郑庄公送给鲁国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