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会试者,取其总会一处,比试科艺也。
大汉帝国会试在国都长安礼部贡院举行,由皇帝总督,礼部尚书主考,礼制极是慎重。
当然这些都是千年前的旧事,现在的会试全由儒门负责,皇帝也只是挂个名头,礼部尚书甚至没有资格进入归礼部管辖的贡院。
童试是科举第一道门槛,通过考校书法,拦下绝大多数没有毅力、耐不得苦寒的学子,引其余精英学子正式踏入儒门成为儒生。
院试考校诗词,是科举的筛网,筛下那些仅有毅力、耐力却没有文采天赋的儒生。
能过得了院试的都是儒生中的精英,值得儒门大力栽培。
这也是《浩然正气诀》在院试后才会授予的原因。
乡试,要考察得方面更多。
明面上考得是秀才们对经部诸文的熟悉掌握,实际上这种方式除了能考校毅力、耐力、财力、天赋、文采等之外,还会考察治理国家的行政能力,乡试过后,有资格有能力,又有从政意愿的举人会被授予诸候国的官职。
不是所有的诸候都赞同儒门的这种考察人才的方法,但他们没得选择,总不能放着这些真正有能力的举人不用,转而用他们那些一无是处的亲戚吧?
如果说童试、院试、乡试是儒门为世俗选拔人才的方式的话,那么会试则是儒门真正为自已挑选顶尖人才的比试。
5000名举人从整个帝国各地齐聚国都长安,考核过诗词歌赋后,只会有500名精英中的精英才有资格从这里迈进儒门核心。
整个儒门数千万人,正是从这每三年一次的会试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贡士组成。
之前的考核都只能算是表面,只有会试才会考核举人们对于儒门本身的看法,包括对儒门的认知,对儒门过去的评价,对儒门未来的建议等等。
这些东西难度高到让人心惊胆战,哪怕饱读诗书的博学大儒,也会时不时栽在会试的考题上。
难度提高了,福利当然也会提高更多。
之前孟寿曾经告诉陈平,说通过会试成为贡士,会有醍醐灌顶机会。
实际上,醍醐灌顶只是贡士们最最基础的福利。
成为贡士之前,儒生们需要苦练书法,精研诗词歌赋,很少能有实力强大的儒生。
成为贡士之后,儒门不会允许这些贡士继续在修为上孱弱下去,就算再差,也至少得能有自保的能力。
如若不然,他们费尽心机和财力物力挑选出来的贡士,被那些居心叵测的家伙随随便便就给干掉了,他们岂不是要亏大了?
所以,到这种时候,种种丰厚福利会接踵而来。
醍醐灌顶增加的是内力修为,瞬间把贡士们从武道阶段提升到至少炼气阶段,正式成为修炼者。
如果在得到醍醐灌顶之前,贡士就已经是修炼者,那也不会白费,醍醐灌顶得到的武道修为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身体,减少他们在修炼中走的弯路。
除了醍醐灌顶,还有大量培元丹、高阶【浩然正气诀】、剑法、符器、符咒、坐骑等等赏赐。
至于宅院、洞府、金银、婢仆,就成了最低档次的福利,反而没多少人关注了。
儒门向来对他们自已、他们的门徒,还有即将成为他们核心份子的贡士们相当大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