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递上那照抄自金益的考卷时,孟寿心里怀的就是“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只不过他的文采不足,找不出足够精妙的词汇形容罢了。
被众人群起而攻之的结果,他早就预料到了,心里既是愤恨,也是释然。
当年他心怀入儒门求长生的梦想,为苦练书法,石砚都磨穿不知几方。
今日若是败在真正的书法大家手上,也不枉他多年辛劳之苦,总是输得心服口服。
但听到点评官念诵金益的书帖后,他情知今次童试又是一场空,心中的愤慨再也无法压抑。
就在此时,一个他自认为绝妙的点子涌上心头。
于是,孟寿把金益的138字挨个照抄了一遍。
此时的他根本不再寄望于能通过童试,仅仅是想看看那些点评官到底有多么不知廉耻而已。
不考虑其它,单从书法一项比较,孟寿的书帖要比花拳绣腿的金益强上不少。
如果内容双方完全一模一样,只要点评官和考官们还有点廉耻,就不可能打落他的考卷而录取金益。
就算他们想要维护仓石老人的面子,也不能做得太过分。
但孟寿还是高估了点评官和考官们的德性,没想最后竟然是一个被群起而攻之的下场。
这个时候他的心里又有些释然。
科场黑暗,举制腐朽,完美地打消了他多年的坚持,让他彻底放下从儒门求得长生的梦想。
这对他来说也未尝不是好事。
等他再坚持数年,连最后一线希望都没有的时候再看到这种黑暗,那时候他可就不止是愤慨这么简单了。
等到最后,看到有人放弃童试主动退场,孟寿也起了退场的心思。
但就在这时,陈平身上冲天而起的萧瑟气息惊醒了他。
就算心生绝望,也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不能被这群小人瞧不起。
孟家人,什么时候都不是孬种!
之后,随着陈平的书写,孟寿被陈平身上的萧瑟气息感染,他意识到,这个姓陈名平字无奇的家伙,绝对不会像名字那样平平无奇,其高明之处,怕是要远超他的想象。
再然后,他不由自主地被陈平认真书写的姿态吸引,主动靠前数步去欣赏陈平考案上即将完成的书帖。
当看到书帖上第一个“拙”字时,他的心里猛然升起一种明悟,其它不论,仅从书法一项来看,在场众人,从上到下,无一人能出其右。
这绝对不是他对陈平的吹捧,而是真真正正的心中明悟,没有半分功利之心的掺杂。
练习书法的这么多年,各种书帖他见识了不下千种。
但是从来没有一件书帖能在字体架构、筋骨、意趣等方面能和这件《乞银帖》相提并论。
如果说点评官对金益书帖点评中的“字字中正平和,间架大气磅礴,筋骨圆润,机锋暗藏,雍容华美之处跃然纸上”是过分夸大的话,那这句话用来点评《乞银帖》却是远远不够。
“予观此40字《乞银帖》,结构流畅,笔断意连,筋骨风丽夷旷,意趣率真自然,虽是名为乞银,其傲骨嶙峋遽然显露,气度高逸、华彩内敛之色俱全!
此贴,当为世传之名帖矣!”
在此时的孟寿心中,对陈平高绝书法造诣的敬佩之情完全无法用言语描述。
但他更加知道,哪怕所有人都在看到《乞银帖》之后为之迷倒,只要那些把持举制的小人决心不认,这样一幅足以传世的名帖也依然会被列为下等。
到那时,陈无奇的萧瑟,和他撕破科场黑暗的梦想也依然会化为乌有。
还有谁,能助他们从这黑狱般的科场突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