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外六 叶家往事(1 / 2)十二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京城之内,若论府邸,除去郊外的清宁山庄这种,那没有人家能和叶家相比。前一阵子,叶老太师过世,那满京城大半官员去了葬礼,再加上多的要命的门生故吏,据说叶家也没显出拥挤来。

更有意思的是,说呀,这何瑜何大人,在叶府差点迷了路。虽然这朝中挺多人爱笑话何大人出身,但迷路一说,有点夸张了。毕竟人家在清宁山庄也没迷路。

但既是有这种传言传出来,倒也不是无中生有。原因还是因为这叶府和其他人家府邸都太不相同了。北齐立国不到百年,现有王公大臣的住处,差不多都是后建的,而开国初年那些国公爵位的,到如今大都没落了,相应的宅子也就荒废或是被其他人买走重建了。所以实际上现有的这些大臣家宅,象燕家城中老宅这样,六十多年的,几乎都是最长的了。更别说象何瑜这种近几年提拔的新进官员。

而满朝文武,只有叶家不同,因为叶家是前朝臣子。战乱还得从三百年前说起,当年大楚王朝南北纵横数千里,现在的青兖战线正是帝国腹地。后来南北两派矛盾日益激烈,权臣分裂,就分成了吴和燕,吴在南,占据了原楚都彬州,燕在北,而燕的开创者本来就是宁城总督,宁城就作为了都城。

后来,大约一百多年前,燕国又内部战乱,就又建立了齐。原楚王朝立国数百年,钟灵毓秀,文脉渊远。而这三百年来,南方的吴和北方的燕以及齐都在战乱之中,南吴一向以统一天下为已任,也一向以文化正统自居。

但实际上,三百多年过去了,当时楚王朝的礼制其实已差不多消失殆尽。所以其实南吴,就算都城没变,皇宫也早就是后建,所以也说不上什么承袭了楚王朝的文化正统了,而当时楚王朝的一些世家大族,也都多在南吴权利更迭时或支持前朝最终没落,或支持新朝被前朝世家鄙夷,所以这三百多年以来,所谓一直传承下来的世家大族,也几乎没有了。

几乎是唯一不同的,只有叶家。

因为这叶家,在楚王朝时,是彬州一个世代书香门户,当时族中读书人居多,但并没有做到什么显赫的官职,在楚王朝分裂前的几年,叶家祖上叶帆中了进士,就先在鸿胪寺任主簿,按当时楚的官制,这是个从七品官,不大。

本来吧,这官职就是些文书上的活,但是那些年,北方的乌梁等族总是骚扰边境,楚王朝就有人提议,光是武力镇压没有成效,要教化这些野蛮人,这样,就要派一些文人过去,要去讲学,讲礼。

叶帆就这样被派去讲这个了。叶帆这个人很博学,又年轻又知礼数,又会做人又会做事,这样就深得当时宁城总督,也就是后来燕帝的喜爱和认可。所以他就向楚帝上书,说宁城很多官员都是武职出身,本身也需要学习礼仪,说想把叶帆留一阵子。

这下属想学习,上司当然认可,就这样叶帆就留在宁城,而这一留,就留了一生。

因为第二年就兵变了,兵变的头几年,南北往来异常复杂而且危险,再加上燕帝本就担心他想回故国,所以就更是严加防范。而到了后来,燕帝更是张劳着给他娶了亲,就在宁城成家立业了。

所以叶家这府邸最初建造实际是在燕开国时,大约三百多年以前。那时燕帝极看重他,特特在城中拔出一块地来,让他盖房子,这叶帆是文人,但可不是书呆子,人极知进退,他就只占了这地儿的一半,盖了个不大的三进总共大约三十多间房的一个院子。

而且他最聪明之处并没有照搬原楚王朝,当时已经是南吴了,没有照搬那一套,而是结合了北方的很多建筑的开阔,象平屋顶、宽门檐,但却又在影壁、连廊等处保留了南方建筑的小巧,所以这建成之后,虽然院子不大,但几乎就成了当时跟随燕帝打天下的这些武将们的样板。

这些武将们本来都是粗人,就想着看起来有格调一些,但可又看不上南吴那些腻腻歪歪的小家子气样子,这叶帆将这些元素放在一起,给这些人做了一个完美的结合。

叶帆最大官职做到吏部侍郎,而他的府邸一直没有扩建。怎么说,他住的还是蛮舒服,他只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再加上点家人啥的,还是挺宽敞。

但叶家后来历代为官,有时兄弟同朝,但也一直都是住在老宅,哪里破损了就按原样修缮哪里,也是四五代过去都没扩建,到了后来,三十多间房,人都住不下了,甚至出现了两个四品官住隔壁房间这样的情况。叶家历代子弟极少纳妾,当时的传闻非常的有趣,说叶家是没法纳妾的,正妻能有个单独的房间就不错了。

其实就算叶家再节俭,也不至于就这样。那是因为叶帆当时留下了祖训,叶家一族,永不分家。

可不分家也不是不扩建呀,那是因为叶帆所设计的这个院子太自成一体了,太是大燕建筑史上官宅的模范了,叶家后来这几代没人敢扩建,没那个能力,怕破坏了这整体美。

叶帆那是大燕的开国功臣,在整个大燕一朝地位都极尊崇。而由于叶帆的祖训,叶家后代更没有人敢去其他的地方另起宅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