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
容臻与陈兴亚对视下,由陈兴亚问道:
“啥叫外援?援兵么?指望金陵那帮龟孙子,还不如咱自己撸胳膊,和小鬼子开干!”
马明远心中暗叹:
奉天和金陵,到底是之前曾在战场上见过血,纵然高层在靠拢,中下层之间,还是缺乏真正的信任。
就在这时,房门被敲响,副司令长官公署副官处副处长李冀川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李建川带来一个令容臻和陈兴亚面如死灰的消息:
就在刚刚,日本陆军省发表了《关于中村大尉一行遇难的声明》。这份文件声称:
帝国陆军大尉中村震太郎在满州被奉军劓鼻割耳,切断四肢,悲惨遇害,是帝国陆军和日本的奇耻大辱。
洗刷奇耻大辱的办法是什么?
容臻和陈兴亚都沉默下来。
隔天,在英国的《泰晤士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
《警惕!大英帝国在远东利益,正被日本侵蚀》。
文章从日本侵占中国青岛,夺取原本属于德国的殖民地开始讲述,对日本在中国的一系列军事、商业、政治的扩张娓娓道来,着重谈到了日本在中国不断开设的纱厂,还有当年日本对袁世凯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
从文章中,只要是对远东稍有了解、关心政治的人,都会清楚看到,当年大英帝国为挟制沙俄,扶植起来的看门狗,此时已经在远东露出獠牙,不断在中国的肌体上撕咬,甚至已经危及大英帝国在远东的经济利益,乃至政治影响。
文章仿佛不经意似的,提到了最近日本借“中村事件”发动的舆论攻势,又谈到日本每次发动战争前,都要进行过的舆论准备,暗示日本在远东的新一轮扩张迫在眉睫。
最后,文章质问,一旦某个国家在远东占据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三千万的人口,都将滋生无法抑制的野心。到那个时候,大英帝国将准备花费多大的代价,维护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尤其是一场欧战,令大英帝国损失惨重的前提下。
仿佛英国报刊的编辑们,一夜之间都将视线投向遥远的远东地区似的,这篇文章出炉后,很快就在英国很多报刊上转载。
接着,许多英国报纸开始点评,针对大英帝国在远东的政策,针对英国对日本的妥协,针对日本在欧战中,靠着不值一提的牺牲,就成为与大英帝国并列的国联创始人。
这些文章让英国人回忆起,欧战中的巨大牺牲,在悲伤的同时,又对英国的所得感到十分不满。同时,更加深了对日本,这个“窃取”欧战胜利果实国家的憎恶。
在英国上流社会的沙龙和宴会中间,谈论的话题从不景气的经济,慢慢转移到“日本”的话题上,言语之间,虽然已经对大英帝国的荣光非常骄傲,但对远东的“小偷”略加惩治的声音,慢慢开始出现。
类似的文章,同样出现在法国的主流报纸上,只是主体换成了法兰西共和国。
在欧战中损失整整一代年轻人,整个北方被彻底打烂的法国,对海外市场和殖民地的依存,更远胜英国。
虽然法国在华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但他毕竟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拥有大量的租界,法国商人贸易的脚步也遍布整个中国。
一旦高傲的高卢雄鸡,发现一个潜在的、八十万平方公里、三千万人口的巨大市场,可能会被某个国家独占的时候,从民间到政界都忍不住了。他们的要求很简单,阻止,或者参与进去!
在大西洋对岸的美利坚,此时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潭,华尔街上有如秋天落叶般的空中飞人,虽然减少了很多,但每一天,都有一家银行在破产,整个美利坚都在绝望的边缘游走。
比起大萧条带来的绝望,人们需要其他更能博眼球的新闻,暂时从痛苦绝望中抽身而出。
因此,当报纸上开始连篇累牍的刊载远东问题,《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这些在美利坚东西部都有影响力的报纸,也火力全开,努力报道“中村事件”。
报纸上提到美利坚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提到足有三千万人口的海外市场,即将被从美利坚口中夺走,讲述一个三千万人口的巨大原料基地的时候,还是有美利坚的企业家、金融家动心了。
美利坚需要海外市场,美利坚的企业需要原料产地,美利坚的资本需要一个稳定的输出渠道,这些,已经足够那些在美利坚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向华盛顿发出质疑:
为什么美利坚在远东的利益,要被一群东亚小矮子侵蚀?
当这些遍及整个世界的滔天舆论风暴,汹涌得向东亚岛国扑来时,日本内也被打得有些发懵。
此时的日本内总理大臣,是被称为“好运气”的若槻礼次郎。但实质上,若槻礼次郎的弱点非常鲜明:
缺乏领导能力。
已经是第二次组的若槻礼次郎,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此时的日本,受全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正陷入严重的经济不景气,为扭转这个局面,从这一届内上台之初,就将执政重点放在,对财政、内政、税制三个领域的改革上。
正因如此,若槻礼次郎对外界的汹涌舆论,缺少独断能力,更缺少机警的应变。当整个欧美都因为“中村事件”而蠢蠢欲动时,若槻礼次郎还在为国内的经济而头疼,对悄然改变的西方列强的态度,以及陆军省那些狂热中下层军官的野心,都缺乏应有的警惕。
而这,就是马明远所需要的,那稍瞬即逝的时机!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