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正经朝会,孙林早早起来准备上朝。
王承衍昨晚留宿于此。
吃着早饭,两人商议探望李煜的事情。
李煜这个时候还没有自己的住处,全家住在礼贤馆。
礼贤馆在城南,是当初赵匡胤亲自督造,就是为李煜跟钱俶准备的,没想到李煜捷足先登。
孙林让府里头管事去礼贤馆投了拜帖,然后跟王承衍商量这一千五百贯怎么花。
看着一笔横财,但还是得掰成两半花。
不能跟赵光义比,人家开封府尹,实权在手,油水丰厚的要命。
“无论送什么,都是锦上添花。违命侯本来就是富贵出身,官家对他也算是仁厚,光是酒每天就供应三石。所以,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王承衍自觉进入了谋士的角色,没办法,赵德昭身边实在是没什么人可用。
孙林听王承衍一番解释,顿时咋舌。
原来李煜到了汴京之后并不困顿,相反,日子过的很舒心。
赵匡胤对李煜相当的优待。
李煜爱吃鱼虾蟹,汴京虽然鱼虾蟹很少,但是李煜府上每天都能吃到。
大冬天的,蔬菜可是天价,可李煜府上顿顿不缺。
更夸张的是,李煜爱喝酒,酒量又好,每天都要通宵达旦的喝。
不时还要府上设宴款待宾客,所以赵匡胤让司库每天都给李煜府上送三石酒。
三百多斤酒啊!
看来李煜除了人身不自由,过的日子还是相当滋润,怪不得王承衍说送多少都是锦上添花。
那么,这个雪中送炭该怎么送呢?
说实话,宋廷自以为的厚待,在李煜那边并不在乎。
要不然李煜也不会郁闷到彻夜喝闷酒。
李煜是个感性之人,崇尚自由。
真正的雪中送炭,应该是解决李煜当前的苦闷。
可是,自由何谈容易。
别说是赵匡胤,整个大宋朝廷都不会有人同意将李煜放回江南。
一旦放回李煜,那又是一场大乱。
还是王承衍拿了主意,采买一些江南特有之物,比如李煜爱吃的鹭鸶饼、马蹄酥等。
尤其是李煜在江南宫廷之中常用之物,当初被当做战利品运送到汴京不少,被很多达官贵人争相收藏,当然很多都在皇宫内库。
大部分都还在运送来汴京的路上,譬如李煜在江南收藏的书籍,管事的人说要运到明年才能全部搬到汴京来。
孙林打算找机会劝谏一下赵匡胤,很多李煜的旧物尽可能还是物归原主。
一码归一码,眼前尽心搜罗一些旧物,也能暂时安抚一下李煜的郁闷心情。
这搜罗李煜旧物的任务,就落到了石保吉头上。
石保吉经过昨天的事情,算是收起了对大舅哥的轻慢,能尽心办事。
一行人骑马。
从左掖门入了皇城,便在此分手。
王承衍去值守。
孙林则在大庆门偏厢下马,步行入大庆门。
进去便是皇城中面积最大的大庆殿。
广场站了不少人,有些人则在缓缓前行,或是交谈。
这里是举行大型集会的地方。
政事堂,中枢各部都在大庆殿南端办公。
通过门楼,穿过大庆殿北门,便是宽阔的皇城直道,将皇城一分为二。
东头是东华门,进士唱名的地方。
西头是西华门。
而穿过大庆殿北门之后,直道对面便是紫宸殿。
朝会便在紫宸殿。
紫宸殿外有小广场,非廷议官便站在广场等候问询。
孙林按照之前记忆,直接进了紫宸殿,在殿内等候。
此时赵匡胤与几位政事堂相公正在紫宸殿西边的垂拱殿说话。
朔望朝会在紫宸殿,而平日里的小朝会则是在垂拱殿。
殿内已经站了不少人,三三两两,嗡嗡声一片。
赵德昭头上虽然也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头衔,却只是虚的,没有资格跟宰相混一块。
作为皇子,不太好明着交往外臣,所以孙林孤零零站着,没没人说话。
“晋王来了。”
有人通传。
不少人停止交谈,往殿外看去。
“德昭,可是昨日回来的?”
赵光义大步进了殿,一干人簇拥着,一股气势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