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到了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候。
周老头把位置让开,陈小暮坐到了丹炉前的垫子上,深呼一口气。
按照步骤,应该是先添柴火,用小火先把丹炉预热,再加入适量清水,等水烧开之后,再按先后顺序放入药材。
但。
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那就是清洗丹炉。
周老头把丹炉借过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丹炉里里外外清洗一遍。
当时他还随口提了句,如果丹炉里有残留物的话,在炼药的时候,就会参杂进杂质,影响丹药的质量。
所以炼药步骤是之前那样,烧柴加水放药。但完整的步骤,应该是先清洗丹炉,将刚才老头炼药时候,丹炉内壁上残留的药渣洗净才是。
想到这里,陈小暮站起身来,抓住小丹炉上方的两个耳扣,轻轻提起,放置在门外。门外就有水缸,学着周老头之前洗丹炉的样子,一边用水冲刷,一边用刷子擦洗,再倒出已经变为黑色的药水。
连续冲刷了几遍,一直到洗出来的水变得干净清澈,不再浑浊,他才又把丹炉提回木屋里,放置在了火炉的架子上。
把一切看在眼里的周老头不由暗暗点头。
这就是细节。
很多炼药学徒,在师父演示了几遍之后,就以为自己学会了,然后兴冲冲地要开始实地操作。
结果实际做起来才发现,到处都是问题。很多细节没有做到位,这里没有弄好,那里没有弄好,一样的流程,最后弄出来一炉废丹。
作为一个炼丹师,如果不注意细节的话,未来的前途一定不会远大。
刚才周老头就是故意炼丹结束后,没有去洗丹炉,他想看看陈小暮会怎么做,考验考验他的观察力。
没想到第一次炼丹,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细节的处理上,这个叫陈小暮的少年,显然做得非常不错。
不过现在也只是起了个头,关键还在后面。周老头坐在一旁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就想知道陈小暮在后面的步骤上,是否会出现错误。
“水已经沸腾,差不多可以入药了。”
陈小暮先用火把丹炉内残留的水汽烧干,等预热得差不多,又加入清水,眼见水已经沸腾,是时候入药了。
第一味,地麻子。
半钱。
因为是已经切好成份,倒不用重新称量,直接放进去即可。
地麻子属于灵药,相比于普通药材,灵药更难熬化,所以是第一味放进去的药。
药的工序步骤是经过前人无数次试验得出的结论,有的药在煮到某个时候,药性就会发生变化,再加入其它的药,就能达到中和、辅佐、调剂的作用。
当上一味放进去,产生了某种效果之后,再放入下一味药,又会产生新的效果。如此反复,最终百炼成丹。
这个工序虽然复杂,但说起来也简单。
只要按照顺序一步一步地做,尽量不要出现前后顺序释放错误就行。一旦差之毫厘,让药没有达到想要的程度,结果就可能谬之千里。
在这一点上,炼药倒是和化学试验有点类似。
陈小暮将地麻子倒入炉中。
地麻子入药,就可以开始加大火焰。
火焰是重中之重,一旦火焰没有掌控好,轻则药汁变成焦糊,重则炼出毒丹,释放丹药的毒性,将整个屋子变成毒气室。
因此如何准确的掌握火焰温度,均衡地化开所有药材,就成了丹药是否能炼成的关键。
陈小暮没有法力,无法准确操纵,就只能靠木柴来烧。
但木柴的缺点也有很多,比如火焰容易集中,温度可能不够,如果他经验不老道的话,很容易造成丹炉里的药融化不均匀,从而让丹药产量下降,甚至全是废丹。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火焰不均匀这个问题。
这一点老一辈农村人应该深有体会,如果用木柴煮饭吃,因为火焰比较集中锅底,锅底的米饭就会变成锅巴,呈现出硬黄色的糊状。而上层的米饭则不容易蒸熟,经常会吃到夹生的饭。
所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陈小暮要考虑的问题。
他想起了周老头刚才的动作。
一边给他讲解炼丹知识,一边时不时用铁钳夹着柴火在丹炉下方烤炙。
这显然是在将丹炉四周那些火焰温度较低的地方进行二次加热,来达到让所有的药材全部受热的目的。
陈小暮便有样学样,等待了几分钟,等地麻子的药性化开之后,添加新的药材进去,然后再用铁钳拨弄柴火,并且放入大量枯草,造成短时间炉内火焰增大,加剧升温。
“时机差了些。”
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周老头忽然开口说了这么一句话,等陈小暮回头看,想听听他有什么指点的时候,老头又闭上了嘴,稳坐钓鱼台。
这老头。
看来是完全不打算指点一二了,之所以说这句话,恐怕也是在计算自己到底有多少失误。
陈小暮心里如明镜。
不过从现代社会而来,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这样的老师好像不负责任,只说问题,却不帮忙解决问题。
但他知道,这同样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自己去犯错误,老师只是告诉他们那里错了,却不告诉他们错在哪,让他们自己主动去琢磨,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样的学生才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味帮学生把问题解决,那反而让学生丧失自己的想法。
培养出来的,恐怕也只是个高分低能,只会循规蹈矩的低级炼药师而已。
不过既然老头不给自己现场指导,他也没法子,只能继续按照之前记下来的方法炼制。
很快,约20多分钟,23味药都已经陆陆续续放进去。
别人炼丹,这个时候都在用法力控制火焰均衡地化药,他则是用铁钳架着木柴烤。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