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古北口(2 / 2)涸平的一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先用本王带过来的粮食赈灾吧,之后李大人会把北平官仓里的粮送过来的。”

“王爷真是解了下官的燃眉之急啊。”

“先别忙着高兴,要是元军趁着这个时候杀过来的话,这些百姓可就全遭殃了。”

这些原本居住在长城以北的百姓说来确实挺惨的,本来在元朝政府的统治下过的就不安生。后来明军把元军打跑了,他们以为自己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却发现明朝暂时没打算把长城以北的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因为如果没有长城作为依托的话,守军的防守成本太大,根本无法长时间有效抵御游牧民族的骚扰。因此明军虽然多次北征打击元军,但都没有就地驻军,这片地区竟成了一块真空地带,百姓都不知道该找谁去交税了。

虽然没有了官府的盘剥,但这片区域就像元军的提款机一样,经常遭受劫掠,只不过以往都没有这次的情况看起来严重罢了。

“王爷说的没错,但还请理解下官的职责所在。”

其实一般来说,如果是零零散散的流民的话,就可以直接放进来了。只不过这次数量和规模过于庞大,谁都说不好会不会在其中暗藏有元军的内应来骗关,因此关门并不能轻易打开。

“魏佥事,如果探子回来之后汇报说五十里内没有敌踪的话,就准备开关放人吧。至少也得让他们在关内呆着,关内有那么多士兵在呢,要真出点什么事,反而更容易管理。”朱棣提出了他的建议。

“这倒不是不行,不过还是等探子回报之后再说。”

朱棣把视线从城下百姓的身上收了回来,重新投到了城防布置上。

“这城墙是从什么时候留下来的了?怎么都不修缮一下?”

“下官估计可能是北宋那时候留下来的,至于修缮的问题...”

“怎么了?”

魏佥事的话语有些支吾:“关于此事,密云后卫的指挥佥事之前已经多次向上反映了,但据说是李大人那边一直没批相关的款项,因此直到现在也没落实下去。”

朱棣听了是真的有些生气了:“又不是让他重新修长城,难道就连重修一下的财力物力都没有了吗?如果这个关口最后没守住,有他李彧一半的责任。”

朱棣并不知道李彧是出于什么目的把这件事拖下去的,但城防的事就是整个北平最重要的事,比发展经济什么的都重要的多。他李彧敢在这件事情上推三阻四的,着实让朱棣有些没想到。

“这事陈指挥使不知道?”

“陈大人知道此事,但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急死个人了,陈亨也不知道早点向朝廷汇报一下情况,非要等到事就在眼前了再想办法。”

朱棣虽然知道元军的第一波进攻还在两个月之后呢,但他并不敢确定事情一定会按照史书中描述的那样发展。

万一自己的变化影响了历史进程呢?万一史书上把日子记错了呢?这都不是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城墙必须要加高,还要把外侧用水泥和砖块重新砌一变,现在里面土层都露出来了,这像什么话?”朱棣一个人自言自语道。

就在朱棣心里痛骂李彧的时候,却突然听关外流民队伍的末尾出现了一阵骚动。这声音由远及近,很快就到了目视所能及的范围。

只见一队身披轻甲,手持弯刀,身穿大明军服的骑兵,以一路纵队的队形向城墙方向移动。

“让开。”士兵大声喊道。

尽管百姓尽量的往路两边靠了,但还是会有一些人有一不小心就被挤到中间去了。每当这时,快速前进的探子们都不得不把脚步放慢,避免和这些老百姓发生碰撞,因此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到了城关底下。

“魏佥事,孙二回来复命了。”探子中为首的那个人冲着关上喊道。

“本官在此。”魏佥事往前上了一步,从城垛中朝下面的孙二挥了挥手,随后又让人放下了吊篮,示意他从这里上来。“其他人原地休息即可。”

城墙矮,吊篮也拉不了几下就到顶了。孙二在站稳以后赶紧从吊篮上跳了下来。

此时朱棣抢先问道:“怎么样?最近的元军距离有多远?”

“至少还在三十里开外了,五十里以内的主要道路旁都查探过了,没发现元军的动向。”

“好,你辛苦了,赶紧下去休息吧。”

“等一下,我不用跟我的部下一块行动了?”孙二不解地问道。

魏佥事回答说:“你先回大营里等着吧,等会城门打开之后他们再找你去会合。”

“我明白了。”

把孙二送下去之后,魏佥事看向朱棣,显然是在等着他下令。

朱棣略一思索,权衡利弊之后做出了决定:“开城门吧,先派一个百人队出城维持秩序,再一点一点放他们进来。”

“遵命。”

徐达当时修这个城关的时候,因为没考虑到此处有对外贸易的需要,因此城门修的十分狭窄。一次只能过一辆车,肩并肩并排走的话也只能过三到四个人。这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旦发生点什么变故,必然会出现踩踏事故这样的事情。

“魏佥事,你带人先把本王运过来的粮存到粮仓里,以免等会百姓进来以后引起骚乱。”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