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尚岳在郭府详细的了解了一番林若愚的学识进度,并根据林若愚的学识,进行了系统的教学,这一点正是林若愚所欠缺的。
期间,当得知林若愚创造出一种新的字体,便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细细的品鉴了起来。
丁尚岳一见之下便拍案叫绝,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眼光,向着林若愚注视而去。
如果说在之前他只是认为林若愚是一个天资聪慧又懂得刻苦用功的难得少年的话,那么在此刻,在他眼中,林若愚已是一个将来的书法大家了,再加上他所表现出来的诗词才华,在这个时代,任其一项,就可轻易成为顶尖的文豪大家,被无数人所推崇,入阁为相也并非不可想象。
无论如何,他都很清楚,如果林若愚继续像这样发展下去,他必然会在儒家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丁尚岳连忙拿着林若愚的手稿,向他熟识的书法大家推荐起来。
一种新的书法问世,想要获得世人承认,其难度无疑是极大的,在前期更是一定会受到无数人的刁难。
而丁尚岳与几名在书法之道上颇有名气的文人相熟,却是想让林若愚的瘦金体,问世前,能先得到那几位文人的承认,这样一来,待将来瘦金体问世时,马上有人声援,所承受的压力也会减轻很多。
但是在瘦金体问世之前,林若愚却打算先出一本诗词全集,之前便说过,相比较受世人敬重的儒学大家而言,词人骚客,却是更受世人所追捧,也更能带来名气。
这本《诗词杂集》除了之前林若愚所抄的诗词之外,新作大多都是较为浅显易懂的诗词,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等,连普通人都能看得懂的诗词,既能广为流传,又不至于让大家太过质疑他。
待这本《诗词杂集》出世,林若愚的名声便能深入到了大乾普通百姓之间。
毕竟,对那些普通百姓而言,他们并不关心儒家经义出现了何种的演变,那些或优美、或绚丽的诗词,才是他们更加注意的。
“好!好!好!!”
丁尚岳已经很久没有如此明显的夸过某个人了,但此刻看着手中的《诗词杂集》,却是接连拍案叫绝,手拍桌案间,啪啪作响,双手胀痛,却毫不知觉。
丁尚岳神色激动,道:“子民,你的才情当真举世无双,旁人绞尽脑汁都做不出来的诗,你竟然一作便是上百篇”
“老师,过奖了!”
而在丁尚岳惊叹的眼光中,林若愚依旧一脸平静,没有丝毫自得,不骄不躁,毕竟是抄袭而来,实在没有什么好自得的,只是静静的等待着丁尚岳的评价,然而这份气度,在丁尚岳的眼里,却更比手中的这本《诗词杂集》更让他满意。
虽然如此,丁尚岳还是忍不住叮嘱道:
“子明,此书一出,你当名满天下,但切莫骄傲,你虽然在同龄人中算是佼佼者,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可知道当今丞相之孙周奕勋?十二岁的时候享誉洛阳,成为冠盖满京华的神童,前年十四岁的他便在京都的乡试中一举夺魁,拿下解元,之前他来拜访过我,我亦考问过他,他的学问决然不在你之下,其他不知道的青年才俊还不知有多少,所以你既然有如此天赋,更应该多多努力才是,毕竟科举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