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73.南隆玻璃厂(1 / 2)老眼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目前负责玻璃厂的,是周方远的一个学长。

这个学长是田教授的女儿推荐过来的,虽然和周方远的“老师”不是同一人,按照传统的辈分,周方远是对方的师叔。不过现在不讲究这个了,而且周方远和田教授的一儿一女其实都没什么交集,推荐过来的这个人,实际上也是田教授替周方远要来的。只不过因为这个年轻人曾经在京城大学念过书,而且当时田教授还是经济学院的院长,所以田教授有些印象。

周方远想要弄手机,想要弄智能手机这个事情,并没有瞒着田教授。因为这个事情很重要,他有不少地方需要借用田教授的关系,所以肯定是要和田教授说明白的。而田教授呢,对于周方远口中的智能手机也很感兴趣。不过手机目前还出于研发之中,所以一时半会儿是见不到成品了。而手机最重要的几个部件,一部分周方远准备自主研发,尤其是核心的部分,而另一部分他准备进口,那些不怎么重要的配件,进口,或者从国内找供货商都行。屏幕算是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周方远已经将其攥在自己手中,原本他是希望让自己的舅舅来当这个厂长的,可惜舅舅对此没太大兴趣,所以周方远只能寻求田教授的帮助。

田教授于是就把这个名叫郑利民的年轻人推荐了过来,不过说是年轻人,其实也是三十大几了,比周方远年长十几岁,是妥妥的学长了。

而他现在提供的消息,对于周方远来说挺重要的,直接让他的好心情都变坏了。

南隆玻璃厂,是南隆市唯一的玻璃厂,也是北山省最大的玻璃厂,比北桐玻璃厂要大。

不过南隆玻璃厂的历史并不算悠久,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历史而已。大约二十年前,南隆玻璃厂还叫做南隆化工研究所下属,当时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改建成了玻璃厂,同时又因为国家有一批任务下发到了北山省,因为南隆玻璃厂当时很小很小,工人也少,科研人员也少,主要是玻璃相关的研发人员较少。省里面为了加速南隆玻璃厂的发展,就从北桐玻璃厂调走了大批精英骨干。当然了,按照当时的说法,这些人大约会调过去工作一年多,一边工作,一边培养后续人才,一年之后这些人还能回来。

可结果呢?一年到头,国家下发的任务没有完成,新人的培养工作也不太顺利,结果这些人就留在了南隆继续工作。这么一来一去的,就是三年的光景。三年之后,等南隆玻璃厂全部步入正轨之后,北桐玻璃厂却因为精英骨干大量被调离,科研能力近乎停滞,工厂的生产能力也受到极大的影响。结果那些被调走的人不愿意回来了,他们之中很多人连带妻子孩子都一起搬了过去,已经在南隆定居。而南隆玻璃厂呢,也不愿意放人,加上南隆是省会城市,自然是比北桐更有牌面。

更何况当时北桐市的领导,似乎对这种情况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结果南隆那边不放人,北桐这边居然也就默认了。

就这样,南隆玻璃厂发展起来了,依靠北桐玻璃厂的精英和骨干,以及国家下派的任务,硬生生从一个刚刚建立的小厂子,一跃成为北山省第一大玻璃厂。而北桐玻璃厂,却逐渐没落,并且因为这一次的元气大伤,导致接下来十几年工厂效益越来越差。

本来呢,北桐玻璃厂是北山省最大的玻璃厂,不仅因为历史久远,同时也因为北桐这边的地质很适合烧玻璃,烧出来的玻璃品质上乘,不仅整个北山省都是北桐玻璃厂的地盘,甚至连周边几个省市,每年也会从北桐玻璃厂这边收购大量的玻璃。也就是因为这一次事件,结果导致北桐玻璃厂烧出来的玻璃品质下降了不少,不仅丢掉了省内的市场,连省外的市场也一并丢掉了。加上几任厂领导都没什么远见卓识,结果就是玻璃厂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

苟延残喘十几年,三四年前,玻璃厂还能勉强发得起工资。从周方远高二那年开始,甚至连工资都不能按时按数的下发了。也正因为如此,周方远才能捡到这个便宜,所以发自内心,他对于南隆玻璃厂当时的大抽血行为,总体而言还是表示感谢的。

毕竟直接购买一个成熟的工厂,总比从头开始重新建立要省事儿得多。

别看他现在已经投进去了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但如果不是直接购买玻璃厂的话,从头开始兴建,可能这个价钱还要翻一倍。而且工人,尤其是老工人的招聘是个麻烦事儿。不像现在,虽然当年确实是被狠狠抽走了一股鲜血,但这么多年下来,玻璃厂还是培养出了一批成熟的工人,尤其是那些三四十岁的,正值壮年,无论是体力还是经验都在巅峰状态,虽然高精尖的玻璃制作不出来,但普通玻璃还是没问题的。

可现在市场上的问题就是,普通玻璃的数量太多了,绝大多数的玻璃厂都能很轻松的烧制出普通的玻璃。而原材料也越来越好弄,以前北桐玻璃厂的优势已经没有了。加上没有研发能力,在当年来说还算不错的玻璃,放到现在就已经不够看了。而且工人们经验丰富,意味着他们在把控火候,和制作玻璃的时候经验很丰富,但烧制玻璃的配方呢?具体的工艺要求呢?这个是需要研发的,没有研发能力的北桐玻璃厂,只能制作最普通的平板玻璃,当然没什么竞争力了。

毕竟北桐玻璃厂还不像私营玻璃厂那样,成本能继续下压。北桐玻璃厂作为国营工厂,人员冗余,加上大量退休老职工的存在,工厂的经营成本很高,这些成本都会附加在产品之上,结果就是,明明是最普通的玻璃,价格反倒并不怎么便宜,试问这种情况下,北桐玻璃厂如何能够盈利?结果就是一天不如一天,直到破产改制。

那么,几乎把北桐玻璃厂一次性给抽干了的南隆玻璃厂,是不是就发展的很好呢?

并不是这样的,周方远之前专门了解过南隆玻璃厂。

南隆玻璃厂呢,确实是比北桐玻璃厂更大,当年的精兵强将都被拽了过去,那时候的南隆玻璃厂,很是耀眼。不仅在省内成了第一大玻璃厂,同时还完成了好几次国家下达的任务,在业内算是小有名气。可好景不长,随着最老一批工人退休,以及研究人员退休,南隆玻璃厂很快就进入了青黄不接的阶段。南隆玻璃厂的厂长和北桐玻璃厂的厂长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对市场极度不敏感。这也是当年计划经济留下的问题,毕竟当年工厂的所有生产任务都是国家下达的,大家也习惯了听着领导的安排做事。

而当国家开始搞市场经济之后,绝大多数的老牌国有工厂都陷入了茫然无措的境地,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没有家长的照料,他们已经不会自己走路了。不会自己开拓市场,不会根据市场的要求进行产品改变,只知道盲目的生产,然后盲目的销售。最初的几年,这种情况还不明显。毕竟当时国家刚刚放开口子,但民间私营经济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胆子大的人才开始尝试,大量胆子小的普通人甚至连尝试都不敢尝试。

直至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市场经济才突然开始蓬勃发展,而且改革开放多年,民间对于国家政策的信任程度也已经提高了很多,不用担心政策会突然变化,之前的努力全都打了水漂。于是,一夜之间,市场风云突变,民营经济迅速成长起来,而这些老牌国企则纷纷陷入泥潭之中。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