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门别类的目的,是他不想把这秘密泄漏,这种工程本身就非一人能完成,而这些人员将来离开,想要凑到一起,并不容易,何况没有图纸。
他派人寻找一个叫郑浑的人,他有一个弟子叫马钧,都是冶金技术的大家。
为此,三次去找曹操,以那份屯田协议为名,要求寻找郑浑及其弟子马钧,来宛城任职。
这个算是他除系统之外,另一条走捷径的窍门。
派去寻找的人回来,庞统见到那个叫郑浑的人,很年轻,举止大方,儒生打扮,却在村里种地,当时被叫来,还一脸懵懂,以为要抓兵役,听说这项巨大工程,感动得要跪倒。
庞统问他,可认识一个叫马钧的人,郑浑直摇头,隔了几天,终于想起,有一个人每天在家门口跪地,说要派他为师学徒,他以为又是骗吃骗喝的,就没答应。
庞统苦笑不得,幸亏看了那本机械制造的书,能够提早发现人才,否则又被拉去当苦役了。
两位当世的农业大师请来,加上他先进的图纸,庞统如虎添翼,否则看那一张张机械图,他也会几个晚上不能休息。
郑浑今年十几岁,是一个吃过大苦的世家读书人,只因为没人认可他那每天古怪的想法,一直被人当成半疯,本来该到婚娶的年龄,因为家里拮据,至今还没女人看得上他。
看到郑浑瘦弱的模样,庞统到很开心,至少他现在是一个伯乐,又给他吃饱,以后在南阳找一婆家,在这里生根发芽,就彻底成为自己的手下。
马钧比郑浑还年轻,一路要饭来找郑家,一家人不是被饿死,就是种地被累死,他要做一种能够持续种地的机械,还要做一种能省力的浇水的工具。
看到庞统拿出的图纸,两个人马上眼珠放光。
庞统知道,这叫什么,好钢用到刀刃上,物尽其用,三国就差这一点,好的人才不能提前发现,总是要消耗很长时间,才发现某些人是有用的人才。
实际上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华,只是要特尽其用。
当然,这与三国时期未出现类似以后的科考制有关,通过相关别类的考试选拔人才,只是粗鲁野蛮以文或武来区别,就算加上“谋士”也算一个技能,战争技术人才。
剩下的人,全部称之无用的劳力,最终多少人才被流失,默默死在杀场或饥饿中。
人的生命短暂,能够发光者很少,能够有成就则要靠运气,还要能生存下来,历史上讲,三国时期是人性最凶残的时刻,因为温饱不断的杀戮,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庞统不再计较这些,因为有另一件事,开始变成烦恼。
钱不够用了,粮食也越来越少!
在卖掉十吨白酒后,张绣基本断掉南阳白酒的销路,虽然私下还有销售,但量少了,收入也小,而襄阳的酒馆成为支撑他最大的来源,却随着他不断扩大的人员编制,入不付出。
襄阳的甄脱,也搬到宛城,一方面她身体虚弱,离不开针灸,另一方面,作为庞统的正式嫁入的妻子,她开始执家做事。
看到庞统眼前陷入窘境,如果再不拉高收入源,恐怕全家都要饿肚子了,她想向娘家求救,被庞统坚决拒绝。
因为,他还有一条商路,一直没有开掘,那就是中原曹操统领区。
不是他不想把酒卖到中原,实在是甄家的没有一条商路,能通达许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