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学堂
日子飞快,转眼间苏泽的学堂也置办的差不多了。
这日清晨,苏家刚开了院门,就有人上门拜访。村口朱家婶子一大清早就提着肉拉着自家七八岁的孙子大福赶到苏家门口,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眼看见洒水的苏母,就笑呵呵走上前道:“老姐姐,这早啊!”
苏母抬头一见是朱家婶子,也笑着回道:“妹妹这早的,是有啥事呀?咋又提着东西?”苏母和朱家婶子寒暄道,边停了洒水的动作边请她进院子。
“害,这今日不是你家学堂开张嘛,我就带着大福来看看。”朱家婶子边笑边把那足足有五斤的猪肉递给苏母,苏母仔细看了看肉,皱了皱眉头,说道:“妹妹,这礼太过贵重了,今日是高兴的日子,你们人来就好了,这,”
“姐姐和我客气些什么,我们家买肉的人家,自是不缺这肉。嘿嘿其实,妹妹我今日来也是有事来求求姐姐,你看,”说着她把身后黑胖的男孩推了推,“大福今年也八岁了,她娘一直想让他读书……”说到这朱家婶子有些谄媚地看了眼苏母。
“妹妹,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明日就让大福来学堂就好。”苏母听说是这事,立马眉眼舒展,声音高了些,矜持地对朱家婶子说。
“太好了奶奶,我也可以上苏老爷的学堂喽!”一旁大福听了,高兴地拍起手来。
在苏母和朱家婶子说话间,前来道贺的人也陆陆续续地都来了,苏家门前热闹一片,苏泽和苏家兄弟们一起站在门前招呼。
今日里苏泽穿了一袭崭新的青色长袍,站在乡人间显得有些鹤立鸡群。
“多谢乡亲们对苏泽的抬爱,那我们就去新学堂看看吧。”苏泽看着院子里的一群人,温和笑道,这时村长也附和道:“清严说的对,乡亲们去新学堂看看去。”说着和苏泽一起走出了院子朝着村西走去。
苏曦和和凤尾走在人群中,就听见,有人小声地问着旁边的人,“哎,村长咋叫苏老爷啥清严?”
有人回道:“让你不读书,苏老爷的字叫清严嘞。”
“哦哦。”那人似懂非懂地应着。
苏曦和微笑地看着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凤尾,说道:“凤尾,如今你的伤势也大好了,就该出门活动下呢。”言语里满是关心。此时苏曦和脑海里在想,自前几日起她就和凤尾一直呆在一起,原来脸色惨白气息奄奄的人也像没事人了,看来自己确实使人好转的能力真的是不同凡响,她得好好加以利用以求不辜负重生之恩。苏曦和这么想着眼神不由更加坚定。
凤尾看在眼中,就是一个粉糯如团子般的人不知何故呆傻地看着自己,心下有些鄙夷往前看了眼离他们有些远的人群,揪着苏曦和的袖子往前走去。
“哎呦?”苏曦和一个愣神自己就被凤尾揪走了,不由惊呼道。无奈地快步跟上。
此时走在前面的凤尾微弯了唇角。
村西,一个装饰简朴的新学堂就坐落在苏水河边,在它的不远处是一间矮小的草堂许是被热闹的人声吸引,一个瘦小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站在门前张望。
苏曦和看着他们唤了声:“强子,小英。”
那女孩子听了正在犹豫,男孩却是不管不顾地朝他们冲过来,边跑还边喊:“小姐姐!”一直到苏曦和面前两三步才堪堪停住了脚步。眼神亮亮地看着苏曦和。
苏曦和看了眼正走过来的小英摸了摸强子的头笑着说:“怎么不过来玩呢?”
“这,个,那个。”强子一张小脸皱了起来,说不大明白。
这时,小英也走了过来,扭捏地喊了声:“阿禾。”
苏曦和笑着对他们说:“跟着我们一起看学堂去吧。”
此时,学堂里苏泽正在给一些家里想送孩子上学堂的人家里记着名字,四下里闹哄哄的一片。
几个村里的小孩子跑跑跳跳,忽地一个胖小子不留声,一下撞到了强子,两人都倒在了地上瘦小的强子被压在地上。
“哎呦,哎呦!”
“快起来,哎你快起来呀!”小英连忙上前推开小胖子。
“呜呜呜……娘……”小胖子跌在地上,一下子哭了起来。
苏曦和还没来得及扶起小胖子,一个臃肿的身影就冲到小胖子身边把他小心扶起来。边拍边心疼地喊“心肝”,又指着小英骂道:“毛丫头,不看好自己弟弟乱跑什么撞了我宝儿你们赔得起吗?”躲在她怀里那个三四岁上下的胖宝儿看见自己娘骂人也不哭了学者他娘的神情瞪眼看人。
那妇人至此还不罢休,又不依不饶道:“你们是前面的戏子吗?竟然也来学堂,做什么难不成是要改了行当要做学问了,是羞不羞?”
“好了宝儿他娘,你也少说两句,今天是苏老爷的好日子,别是扫了兴致。”一人劝道。
“就是,就是,今天是我们全村的好日子,理那等倡优作甚!”又有一人道。
苏曦和见此,一双远山眉紧紧蹙起,拔高声音怒道:“够了!你们一个个,对着两个孩子说什么。做伶人有什么的,都是靠着自己的手艺来生存,和做官种地来养活家人又有什么区别!”
“苏小姐,世人都说仕农工商,商人为最下等,倡优可是连商贾都不如的,您是在把令尊和他们作比吗?”一个慕名而来的秀才不满地看着苏曦和说。
“自然不是,”苏曦和正要说些什么,一旁的凤尾突然开口道:“这世间多的是,自持身份的清流名士对着腰缠万贯的商人卑躬屈膝,多的是高高在上的读书人为了名利卖儿卖女,这些算不算是行商贾事?是不是自甘下贱?”一向漠然的脸上满是嘲讽。
“你!有辱斯文。”秀才气得背着手,无话可说。
人群一时议论纷纷,苏泽也走到苏曦和身边,对着众人温和说道:“在我的学堂,不管是何种身份的人,只要一心向学皆可来求学。”
“先生,也会收这般的倡优吗?”那个年轻秀才仍然不甘心地问道。
“会。”
时至午时略带暑意的阳光照到学堂里,一时间满室光华,照亮了门外回忆少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