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8、功绩(1 / 2)我的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起这位镇疆王,在普通人眼中肯定有一堆的光环加持。比如天下分崩之时,于乱世中崭露头角,行伍至今未尝一败。多年固守陇右北境,赫赫威名震慑得北方蛮夷不敢踏入唐土半步。

而真正让他一战成名,成为百姓们深受爱戴的战神王爷,还得从昭徽五年时内援镇西军,以两万战力重挫吐蕃的‘凤州一役’说起。

那时节圣人刚刚登基不久,一代帝王上位,免不了大刀阔斧改革新政。为了扶持自己器重的能臣干吏,圣人不顾朝臣反对,着手肃清先帝时期一批尸位素餐的老臣。

而其中最出名的当属蕊太妃生父,镇军大将军尚邕。先帝在位时期他将女儿进献入宫,因此受封勇定侯。前几年倒还本本分分,可后来先帝崩殂,新皇登基,越发肆无忌惮,入朝时一路骑马到太极殿前,见天子亦不解佩刀。

甚至去拜见太妃时,明知她宫中有一众女眷,依旧我行我素不知回避。

就连在文州老家的尚氏一族也因为朝中有人,专干欺凌百姓,鱼肉乡里的勾当。朝堂众臣皆知他们一家欺男霸女。但因为蕊太妃有拥立之功,早几年圣人初登大宝羽翼未封,应付朝堂诸多琐事尚且自顾不暇,更别提将尚氏及其党羽清出朝堂。

后来圣人韬光养晦,私底下命人收集尚氏一族的贪污罪证,诸般罪状罗列成书,竟有半尺多高。

文州全境百姓更是怨声载道,时不时就有百姓落草为寇,组建成小股势力反抗勇定侯的家将,但都被当地军兵给镇压了下来。

到收网时,圣人在朝堂上将尚氏一族的罪证公之于众,勇定侯仗着自己有追随之功拒不认罪。还是后来赶来拥趸圣人的蕊太妃大义灭亲,亲自将其父斩于太极殿前,这才平息朝臣之怒。

只是远在文州的尚氏一族意识到自己大难临头,纷纷举家逃窜。更有甚者为了暂避风头逃出关外,与吐蕃部众狼狈为奸进犯文州。还扬言要效仿唐肃宗向回纥借兵,推翻新唐暴政,还尚家一个公道。

而当时的老镇西王因旧疾复发在长安颐养天年,整个镇西军交由世子钱裕坤打理。却因为钱家大郎没有与吐蕃交战的经验,一时不敌吐蕃攻势被打得节节败退。

战报传至长安,圣人大怒,却不能把自己摘得个干干净净的蕊太妃怎样。

这时朝臣谏言前线战况紧急,中原的军队散乱,就算八百里加急调往前线也不能解燃眉之急。唯独肃州的固北军上下一体同心,当年更有四天奔袭江南道,火烧吴越粮仓的壮举为证,若此时飞鸽传信,命镇疆王火速出兵支援剑南道,尚还有回天之力。

此言一出朝臣们纷纷应和,尽管圣人对此不满,但在家国大义面前,小家的恩恩怨怨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圣人立刻下了诏令,在信上写明天子符节已命驿官捎去文州,镇疆王接到圣旨以后,可无视符节制约直接出兵回援剑南道。

但当时远在肃州的固北军,有镇守边关抵御契丹的要责。更因为没有另一半虎符,手底下人担心其中有诈,纷纷劝阻王爷三思后行。

就这样太极宫中递去肃州的诏令如石沉大海,剑南道的战况越来越糟糕,唐军节节败退,已经接连丢失三座州府,若吐蕃大军再次逼近,恐怕要殃及到京畿地界。

见此情状,当初给圣人出主意,劝他将虎符送去前线的权臣恨不能一头碰死。

又三日,吐蕃大军兵临凤州,凤州刺史不愿城中百姓受戮,大开城门弃械投降。却在与吐蕃将领签完契书后一头碰死在了城墙上,以全忠义名节。

吐蕃将领敬他是个义士,履行了承诺,未伤军民一人。

战报传至长安,朝臣们再也无法回避,纷纷劝诫圣人迁都,权当缓兵之计,待与三路勤王之师汇合,再回头夺回失地也不迟。

圣人也在犹豫,一方面怨恨胞弟抗旨不遵,另一方面又在怨恨尚家通敌叛国。

正当他要下令迁都之时,前方再次送来战报。大家伙以为是吐蕃大军已经兵临城下,纷纷痛哭不止。

念信的人却兴奋得大喊大叫,直呼“天兵助威”。

信上说原来镇疆王在接到诏令以后,连夜率领两万精兵马不停蹄奔赴前线,并且直截了当的穿过了吐谷浑边境,直扑吐蕃后方辎重咽喉。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