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五)-(四十六)(1 / 2)无惧前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午两点半,我们坐的老爷车干咳了一路,终于到了,把我和父亲送到了我们下车的“天合店”国道边。

我和父亲还没下车,在过道里,就看到车门口,翘着脚,伸着头,向里东张西望的二叔。

“二叔,”我向二叔打招呼,“我们在这儿,马上下车。”

“海超!”二叔看到了我们,高兴地笑了起来。

“回来了,哥,”二叔伸手接过父亲手里的提包,“跑了几个钟头?”

“早晨六点开的车,中午在半路停车吃饭耽误了半个多小时,这不跑到现在。”父亲抬腕看了看他的“上海牌”手表,“两点半多了,八个多小时,刨去吃饭时间也得七个多小时,跑得太慢了。”

“行,安全到家就是好事,”二叔高兴地说。

“这是老二吧?”父亲看着二叔身后怯怯笑着的男孩问,“上次回来没能住下,上学去了没看见。”。

“对,男孩们排行老二,叫小义,”二叔回头拉过那男孩,“叫大爷,这是亲大爷。”

“大爷。”小义不好意思地笑着。

“也长这么大了,上次看见还这么高,”父亲用手比划着说。

“应该海超大吧?”二叔算着,“对,大一岁,叫哥哥。”

二叔又跟小义介绍我,“其实你们小时候也都在一块玩过。”

“哥,我提着吧,”小义接过我手里的大旅行包。

“没事,我提着吧,”我客气着。

“还是我来吧,哥,”小义力气很大,提着大旅行包很轻松。

“赶着驴车来的,在那边拴这呢。”二叔说着带我们往路边一颗大树走去。

树下拴着一头大黑驴,正在仰天长啸,它身后是一辆板车。

二叔把父亲先搀扶上去,坐好,又把提包放上去,我自己爬了上去,与父亲对面坐着。

小义跟二叔说:“我来吧,爹?”

“不用,你大爷回来了,我得自己赶,不放心你。”二叔坚定地说,“你也上车吧,跟你大爷和海超说说话。”

小义很轻松地跳上车,对父亲一笑,“大爷,没坐过驴车吧?”

“哈哈,我在家的时候,咱们家还不存头驴,捞不着坐。”父亲大笑着说。

“以前就是小推车,都是你们爷爷推着赶集,基本都靠走着。”父亲在跟我和小义说着以前的事情。

“坐好了,咱要往家走了。”二叔在车前边解开拴驴的绳子,牵着驴走上公路,很轻松地跳上车头,甩开鞭子,空中一声脆响,然后大喝一声“驾!”

大黑驴收到指令,相当配合地开始迈开蹄子,阔步向前。

穿过国道,拐入了一条更窄更安静的路,但也是柏油路。

路上没什么车,汽车很少,半天看不到一辆,最多的就是马车、驴车、或者慢吞吞的牛车。

“前边就是马尾街了吧?”父亲坐在我对面,向四周不停地打量着,满怀深情地看着。

“对!到镇上了,”二叔回头说到,“往南,再往东十里路到咱家。”

“大爷,回来住几天?”小义问父亲。

“我住不了一两天,快过年了,我这个活越到过年越忙。”父亲解释着。

“不过,你海超哥住的时间长,你们哥俩好好嘠伙着。”父亲又嘱咐小义。

小义笑起来,“放心吧大爷,自己的哥哥。”

小义个头跟我差不多,比我瘦但显得很强壮,一起赘肉没有那种,大大的眼睛,四方脸,轮廓分明,高高的鼻梁,额头宽宽的,小平头,很精神。

“小义,你上几年级了?”我问到。

“上联中,明年毕业。”小义回答。

“联中?”我不大明白地问到。

“联中就是初中,”父亲解释道,“上完联中,再上高中。”

“对!说起家里的事,你爸爸就比你明白了,”二叔一边喊着驴一边说,“高不高中的,再说吧。他也不愿念了,不是咱供不起他。”

“能上高中还是要上,”父亲跟二叔说,“孩子有要求,就得让孩子继续读啊。”

“他能考上大学最好,我能供起他了,”二叔很认真地说,“别说他一个人,就是他们姐弟四个都能考上大学,我砸锅卖铁也能供他们!”

“唉,不是读书的材料啊,离你差远了,老大。”二叔跟父亲打趣到。

“是我自己不想读了,大爷,读足了,够用的了。”小义说。

“我现在赶驴车不次于俺爹,今天俺爹不放心,非得自己赶,”小义笑着说,“其实这头驴跟我好,听我的,驴不听话,俺爹光知道往死里抽。”

“嗯,这小子赶车是把好手,别看学习不怎么样,”二叔也了肯定小义。

“对吧,大爷?俺爹也说了。”小义嘿嘿地笑着。

“也行。赶好车也是工作,什么干好了都是好样的!”父亲也鼓励小义。

父亲接着又说,“到现在就不读书了,年龄太小了,能读书还是继续读书。”

“唉,在下边就这样,一般读到联中毕业也就行了,再往上读的少。”二叔解释着。

“快拐了爹,别说话跑过了。”小义提醒着二叔。

“快到了,还差点,我看着呢,”二叔自负地说。

“都坐好了,我们要拐上下道了,不好走。全是泥。”

眼前出现一条土路,被车压出的车辙一条一条的,坑坑洼洼,深浅不一。

驴车一跳一跳,上去下来。确实颠得很厉害。

所以说,我们不自觉地开始蹲马步,屁股稍稍离开车座,不至于颠下去的时候,屁股蹲得太疼。

“快到了,快到了。过去梅城就到了,”感到二叔也很抱歉地说,“咱家就这情况,下边路一下雨,下雪就压得不像样了。”

“进村了,俺爹今年刚盖的房子,刚搬进来不长时间。”

村里大多数还是草房顶,间或有几户人家盖的大瓦房,一般都是四间或五间,一个院墙围起来。

也有没有院墙的,用了些树枝子,玉米秸秆缠在一起,权当篱笆。

天冷,村里的路没有人。驴车载着我们,一路向村东头驶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