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3章 夜游未央宫(2 / 2)烟雨四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杨朝宗嘿嘿一笑,为什么?他自己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想来看看,当下也就如实说了。

老太监似是一点也不奇怪,与他整个人显得格格不入的双目在杨朝宗身上一扫,“原来如此。”

杨朝宗被他扫一眼,有种被看透毫无秘密的怪异感觉,老太监的人就像是一截枯木,而他的眼睛则像是枯木上长出的青绿新枝。他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老太监又半眯上眼睛一阵咳嗽。

杨朝宗道:“貂寺这是染了风寒了?”他实在是无话可说。

老太监呼出两口浊气,人似舒服了一些,轻声道:“十几年的老毛病了,每年入秋之后便这样,今年尤其厉害。公子若是不赶时间,老奴和你说说话吧,许久没人可以说话了。”

杨朝宗心中不解,你又不是大和尚修的那什么闭口禅,刚刚不是还和那个叫程婴的说过话吗?“不赶时间,小子陪貂寺说说话,只是小子见识浅薄,怕是说不出个什么来。”

老太监不以为意道:“说话和见识没有太大的关系,书读得再多,见识未必有,说得好听些而已。说话也难也不难,唯心而论,说人话就行。”

杨朝宗点点头,似有所悟,这老太监有点不简单。“小子受教了。”

老太监把头往后靠了靠,接着道:“老奴在这未央宫呆了四十六年,见过了不少的人物。能说话会说话的也就寥寥几人,元继愈算是一个,可惜了,还是把江山丢了。”元继愈是大魏朝最后一代君主,三十四岁英年早逝,托孤给萧元亨宇文静,最终萧元亨取而代之。

“问公子一个问题。”

杨朝宗恭敬道:“貂寺请讲。”

“元家为什么会丢了江山?”

杨朝宗脑子里浮现出另一个人的身影,也曾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元家前两代君主拓跋健元离火具是雄才大略之人,最后一位元继愈貂寺也说了可惜,如果能再给他十年二十年,未必不能南北一统。可元家从立国到失国仍是不过六十几年,元家本是胡夷血统,窃居中原之后为了长治久安,一意汉化,却画虎不成反类猫,既失了自家根本,又正不了汉家道统。就算没有宁晷先帝,小子以为元家江山还是要丢。”这些话不全是他自己的,上次在大青山喝凤东篱聊的时候就说到这个话题,后来他又仔细想过,才得出自己的结论,只不过刚刚他只说了一半。

老太监微微点头道:“想不到你小小年纪也有这般想法。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出现,都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所谓时也势也运也缺一不可。就是再给元继愈三十年他也打不过大江去。”

杨朝宗不解道:“貂寺为何这样说?”

老太监道“公子如何看待儒释道三教?”

杨朝宗一愣,这个问题他确实从未想过,只知道赢皇帝曾焚书坑儒,对儒家极不待见,到后来的射日朝的几代君主崇尚黄老无为之道,甚至将其作为治国之本。再到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道两家从江湖到庙堂次第起起落落,好不热闹。至于三教中的释近几百年来才播于中土,宁晷两代君王均是释家的忠实拥趸,萧王孙甚至礼佛到了独尊的地步,才有了隆泰年的灭道。“这可难住小子了,在我看来佛是黄金道是玉,儒教算得上是五谷杂粮。”

老太监轻轻“哦”了一声。

杨朝宗继续道:“小子胡言,貂寺权当解闷。我常听人说大抵道观在山顶寺庙在山脚书院在山腰,佛家乱世归隐,道家乱世出山,儒家乱世清谈,所以有太平佛入世乱世道下山的说法。人可以穿金佩玉,但世道如人身,毕竟三餐要五谷裹腹。金玉虽贵,总归有它不多,无它亦不少,肚子吃不饱可不得出乱子?在小子看来,这三家思想便如他们肈基选址的地方,或有高下之分,并无三教之别。”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