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舆论压迫的作用(2 / 2)花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几天之后,即便是那些主和之人也不敢帮列强说话了,军方手下的人给他们压力还好,关键是那些学子民众,

只要这些人不表明自己主战的态度,“卖国贼”“奸臣”“懦夫”的帽子便是扣了来,出门便是菜叶鸡蛋橘子皮。

有的大臣抓了几个文人,结果捅了马蜂窝,引起了更大规模的静坐游行,本身也因为办事不力激起民愤而被革职查办。

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不愿意开战的督抚,京官也都坐不住了,就算是捏着鼻子,也要先把请战的奏折给递来,还言辞恳切,满zui的家国大义,好像高卢人是他们的杀父仇人似的。

对于这一切,王洋自然是很满意,也料到了这个结果,绑架渔轮,引导民意其实操作起来不难,当然前提是你需要掌握足够的资源。

报纸的文章大部分是他授意的,民间也安排了不少人宣传,甚至领头,不过到了后来,反而大部分是自发的了,国人从来不缺又血性之人,也不乏有识之士……

于是,朝廷里讨论的不再是开不开战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出兵,派多少兵马,要不要入安南,还是以另外的方式帮助安南的问题,要么就是乖乖闭zui,当作木头人明哲保身,至于求和,接受高卢人的条件,没有人会提,也没有人敢提。

而王洋也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开始对这场战争进一步开始布置,这场战争的确很困难,甚至会跳出不少的妖魔鬼怪。

王洋不介意处理掉一些人,以儆效尤,当然也不是不能发现人才。

就比如,吴长庆能够在第一时间书请战,是他没有想到的,要知道他是淮军宿将,也十分听从李鸿章的态度,或许是因为和新军接触多了,受到了聂士成的影响,但是本身其刚猛的性格才是根本因素。

只可惜吴长庆太老了,袁大头又太年轻,需要打压磨砺,不过另一个名字却进入了他的视野。

徐邦道,这位曾经在甲午战争中力战东瀛人,并且取得不错战果(曾经歼灭数倍与己的倭人)的将领此时还是个总兵,要不是对此人有印象王洋早就将他从如山一般堆积的奏折里面忽略掉了。

不过既然已经看到了这个人,就可以用起来了,而且此人这时候还是个总兵,可大可小的一个职位,可塑性依然很强……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