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她的琵琶是不是盛唐时期的产物,光这手琵琶技艺和装扮,就已经能让今到场的所有人将她的名字,和这把琵琶铭记于心。
纳兰云款款走到王馆长面前,将琵琶心翼翼交到他手中后,又走到主席台左边站定。
王馆长拿起琵琶仔细看了看,又交给旁边的江教授研究了一番,俩韧声交流了一下后,王馆长将琵琶的正面立起来朝着看台方向。
“这个琵琶,背料取的是叶紫檀木的根部,而且是整块老料做的。山口,六组,凤枕,转轴部分则是用的象牙。”
“根据琵琶的工艺和材料的风化纹来看,确实是盛唐时期的琵琶无疑,而且整个琵琶用的,都是在当时来最珍贵的材料。”
“这种曲项琵琶是南北朝时期从波斯传入中原地区的,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这个乐器的发展史上有件非常出名而且有趣的故事。”
“后魏到北齐时期,曹婆罗门一家三代的琵琶演奏技艺都非常高超,均为琵琶国手,称曹氏琵琶,深受帝王宠。”
“然后到唐代,曹保一家的曹氏琵琶,声名更加显要。有趣的是这家也是祖孙三代。”
“第二代曹善才是唐代教坊第一流乐师,曾任梨园供奉,有句很出名的诗句,叫颜尽听朱丝弹,众乐寂然无敢举,的就是他弹奏完以后,没人敢起来拨弄其他的乐器。”
“到第三代曹纲就更厉害了,他右手的拨子功,力如风雷,名噪一时。”
“他的薄媚尤其受当时文人雅士追捧,白居易等诗人纷纷为他作诗,被誉为一听曹刚弹薄媚,人生不合出京城。”
“由此可见琵琶一艺在盛唐时是多么盛校”
“而这把琵琶产于盛唐,工艺和用料均为最佳。”
“不过因为没有攥刻制作者的名字和工坊,基本排除是皇家乐府乐器的可能,大约为王侯将相或者富贾之家私人工匠所造。”
“即使如此,能保持这种品相,音色如此完美,其价值也无法估量。”王馆长完,微笑点头示意纳兰云将琵琶拿走。
像这种场合,除非藏友主动询问,专家们一般都不会轻易为藏品估价。
一方面的原因,是这个活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圈内藏友互相交流学习。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古玩的市场价格会随时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剧烈变动,而且私人成交价格和拍卖行的成交价格也是差地别的。
排在纳兰云后面展示的藏品是一方田黄石直钮印章,为明代禹州知府官印。
这个官印依然属于杂项,只能由王馆长和江教授来最终判断,不过因为田黄和官印这种东西很对男性收藏者的胃口,所以另外两名专家也忍不住拿来欣赏鉴定了一番。
田黄石产自寿山乡,寿山溪两旁水稻田下,因为呈黄色而得名田黄石。
因为历史以来都只在这条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发现这种石头,早就已经开采殆尽。
物依稀为贵的道理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古时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法,如今,上衬田黄更已是无价之宝,是一两田黄三斤金也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