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朝国历189年夏末,临沂府遭遇百年大洪灾。
水库倾泻,洪水四溢。
扬子江水席卷下游村落,一夜之间,失踪者无数。
幸存者拖家带口,往临近州府逃难而去。
桃花镇刘家村,刘姓族人聚居于此,世代相传,早已成为桃花镇的第一大村落。
里正刘大爷“吧嗒嗒”地抽着旱烟,一脸忧色。
刘大爷十年前从刘家村的村长升为里正,管理着包括刘家村在内的三个村子。
接任刘家村村长的是他的堂侄刘三,名叫刘福来。
“临沂府遭了大灾,听说有些村子无人幸存。”刘福来叹息道。
“县里出了公文,分到村子里的灾民需得妥善安置,分田到户,落户为思明县人。”
刘大爷从镇上回来,便立即去了刘福来家。
“这……分到刘家村的足有30来户,共100多人。”村子规模扩大不仅仅是好事。
刘家村是排外的,村中几乎无外姓,都是世代居住的原住民,刘福来对村中的每个人都十分了解。
“每户田地按规定分得十五亩,再给两亩菜地,前三年免税。至于房子,若有余钱的,就叫他们自己在村西头建,还住茅草屋也行,反正住房自行解决。”
“村西头也可。”刘福来点点头。
刘家村村民大多聚居在东南两头,北面靠山,西面少有人居住。
“统一登记好,一同送去衙门上户籍,无需再费银子。”刘大爷嘱咐道,说完急匆匆走了,还要去通知另外两个村。
村西头。
“罗婶子,你来了!”一个瘦小的女孩站在茅草屋门口,右手紧紧地扶着门。
“菊花,你小姑怎么样了?”罗婶子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红薯和布袋,走进屋里,分了一小半红薯给她。
叫菊花的小女孩摇头,“留着给小姑吃。”
小姑娘知道姑姑是饿着了,小姑一直将野菜省给她吃,所以才会躺在床上起不来。
直到中午,菊花又叫不醒小姑,有些慌神。这才去找认识的罗婶子,但当时罗婶子去山上挖野菜了。
菊花眼里憋着泪,上前去摇小姑的手。
“姑姑,罗婶子带吃的来了。”
躺在床上的付子莘,感觉四肢无力,胃里难受得很。
她费力地睁开眼睛,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罗婶子扶着坐起来。
“翠,吃点红薯。”罗婶子将红薯剥好放到付子莘手里。
翠?她不是小翠,是付子莘。
付子莘出于饥饿的本能,将红薯塞进嘴里,细细嚼了才吞下去。
罗婶子又指挥着菊花去烧开水,“两个小的吃了没?”
顺着罗婶子的眼神望去,角落里有张竹子编的床,上面垫了一层破布,两个婴儿躺在上面,睡得正熟。
“你来之前我把最后一点黑面煮了水,喂给弟弟们吃了。”菊花回道。
罗婶子把怀里的布袋递给菊花,“这有点黑面,留着煮给大哥和小哥吃。”
大哥和小哥是床上婴儿的名字,因是双胞胎,尚未取名,只大哥、小哥这样叫着。
菊花接过粮食袋,去茅草屋外煮开水。
付子莘将红薯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留着。
这个家的境况有些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