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黄字号第十五班。
“你叫刘有铜?”
一个下巴留着一抹修剪整齐的胡子中年人说道。
“是的,今天来报到”。
刘员外回答道。
“嗯,我叫苏博,你以后可以叫我苏教谕,现在,你去第三排最后那个空位坐下,以后那里就是你的座位了,书本已经在桌子里面了。”
刘员外一看,班上大概有四十多人,有老有少,老的差不多五十来岁的样子,小的才十五六岁,各个年龄段的人自然的坐在教室的情景带给刘员外一种违和感,以后是不是要叫一些爷爷辈的人一声“同学”了。
刘员外脸色怪异的走向座位,途中看到周颖在第二排中间的位置上无声的打招呼。
“好了,大家拿出《醒世集注,今天讲讲里面的故事包含的道理,然后大家写一篇文章”苏教谕清清嗓子开口说道,“大家翻开第五十二页,郑路释俘,红月王朝在当时的战乱时期……”
刘员外一看内容,里面说的是一个几百年前红月王朝名叫郑路的人。
在当时,红月王朝连年和周边国家征战,国家适龄男子基本都是被征为兵员,数十年后,国家中男子数量大减,农田出产大幅度下降,对外战争红月王朝不落下风,但是内部却是民不聊生。
在内忧外患之下,当时红月王朝虽然停止了大部分的战争,但是国家人口大减,于是出台了一个政策,鼓励国内的人去外国赎回战俘,按照赎回俘虏的数量去当地官府领赏金,红月王朝的人口数量问题得到了缓解。
当时,一个叫郑路的商人,对此尤为上心,散尽家财赎回了很多的俘虏,并且坚决不去官府领赏金。
别人问他为何?
“现在正是国难当头,国家不仅缺人种粮食,多年战争更是缺钱,若是我因为解决人口问题而让国家损失金钱,非是义举,国家有难,我有钱时就该出钱”。
当时郑路的行为受到很多人赞赏,官府也特意表彰了他,并且有意举荐郑路为官,但是郑路依然拒绝,并且倡导亲戚朋友像他一样共赴国难,散尽家财后郑路和妻儿种田为生,清贫度日。
听着苏教谕高度肯定郑路的行为,认为国家中像郑路这样的人多了才能国泰民安,认为郑路虽然是商人,却具备了高贵的品德。
刘员外在下面听得尴尬的要命,这不是《子凡四训的异界版么?只是子贡变成了郑路,子贡有一个孔圣人批评纠正了错误,郑路却是一条路走到黑,终于把一家人从小康生活拉到贫困,还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微妙的道德观。
果然“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世界就是少了一个想孔夫子这样旷古绝今的人才,所以郑路才会被世人称赞,还一赞几百年。
“好了,你们从郑路的行为中领略到了什么,里面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现在,拿出纸笔,写一篇文章,若是文章优秀,将有机会收集到新一期的《象山集注中”苏教谕鼓励说道。
刘员外有些犹豫,要说几百年都没有人对郑路的行为质疑,他是不信的,但是别人都选择沉默了,别人都认为“众人”总是比“个人”看的清楚,所以把“个人”的“偏见”深埋心底。
但是他刘员外有没有必要当这个出头鸟呢?
“众人皆醉我独醒”当然好,但是“独醒”就标志着与众不同,会被别人排斥为“异类”。
哥白尼“个人”的“日心说”冲击“众人”的“地心说”,所以在当时他成为了“异类”,身受“火刑”。
虽然刘员外这次的事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受到一些顽固分子“千夫所指”,甚至一些竖子破口大骂也是有可能的。
就在刘员外有些退缩时,突然想到,他不是“个人认为”,他的身后站着孔圣人,站着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