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夏天,皇帝的风疾时好时坏,使得皇后时不时地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皇帝病重时,李弘作为太子当以身作则,为弘扬孝道,侍疾自然是少不了的。
说是侍疾,李弘其实帮不上什么忙,就连最简单的喂药都不如内侍们做的稳妥,关于皇帝的病情,知道的也不比太医署御医们更详细。
可惜皇帝的病情时常反复,连孙思邈的高徒刘神威都没什么办法,只能帮皇帝暂缓疼痛。
此外,皇帝的病重也与日日辛劳有关。
月,苏定方在百济的战报终于传回,生擒百济王,大胜而还。
起初,苏定方引军自莱州成山渡海,百济据熊津江口以拒之。苏定方进击破之,百济死者数千人,余下的人皆溃散而逃。
于是苏定方水陆齐进,直取其都城。未至二十余里,百济倾国来战,苏定方引军大破之,杀万余人,追逐溃兵,进而入得百济的都城。
百济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逃于北境,苏定方进围其城,当时义慈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率众固守。
太子隆之子扶余文思认为:“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王,假使能让唐兵退却,我父子必不全矣。”
于是父子二人带领左右随从出城投降,百姓皆从之,扶余泰无法阻止。
苏定方命军士登城立帜,泰窘迫,开门请命。于是扶余义慈、扶余隆及诸城主皆降。
李弘突然想到去年学过的《左传中的一句话——“肉食者鄙,不能远谋”。
到此时为止,苏定方已经连灭三国,并且都生擒其主。
原本以他的功绩,不说换一个国公称号,最差也能增加一两千户食邑,可偏偏他在生擒百济王之后犯了错误。
纵兵劫掠!
导致已经投降的百济将士纷纷逃亡、反叛。
李弘不清楚其中有几分新罗兵的功劳,也不清楚苏定方此举是不是为了自污,如果是后者,李弘觉得他真的没有必要。
唐军入百济本就是孤军深入,本可以用仁政以大唐取代百济王室的影响力——这并非腐儒之见,实在是百济与大唐隔海相望,陆路被高句丽阻断。若是百济人人反唐,该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做到借百济以攻高句丽?得不偿失。
百济不是没有人才,只是原本的国主不能用,而今国主被擒,果真就有人站了出来。俘虏百济国主不足一月,立刻就有两个百济的反唐将领站了出来,沙吒相如与黑齿常之。
两人各聚兵数万,
不过平叛之事已经和苏定方没有关系了,皇帝任命王文度为熊津都督,坐镇百济,总理平叛事宜。
苏定方则要回洛阳献俘。
李弘觉得,苏定方回归以后,御史台的官员怕是要群起而攻之了。至少李弘觉得治罪倒不至于,但封赏必不会过盛。好在从未听闻苏定方本人参与劫掠,否则大概会落得和前朝侯君集一样被重罚的结局。
得益于苏定方平定百济的好消息,皇帝竟一连多日都没有发病。攻灭百济,意味着灭掉高句丽已经可以提上日程,皇帝甚至有一回还在李弘面前提出要效仿太宗皇帝亲征高句丽。
只是李弘看着精神倍儿棒的皇帝,心中不免有些隐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