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位病患的情况,我觉得自体骨灭活回植技术和人工假体搭配使用,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
齐林所说的自体骨灭活回植技术就是手术取出被肿瘤侵染的病骨,进行高温或低温灭活的技术。
网络上那张在手术室里煮骨头汤的图片就是这玩意儿。
医学上曾尝试过多种手段对付生长在骨头里的癌细胞,包括射线、高浓度酒精甚至高温蒸煮。
最原始的灭活方法就是煮沸,把瘤骨取出放进高压锅里蒸煮。这种方法看似很儿戏但其实出奇的有效,癌细胞与骨头内的正常细胞将会被尽数杀死。但问题是被煮过的骨头会变“酥”,回植后强度不够,所以这种原始手段也被逐渐抛弃。
酒精灭活也是一种不够完善的灭活手段,不过酒精渗透力较弱,只能杀灭表面肿瘤组织,内部可能存在残留,有复发风险。
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低温灭活,即将瘤骨取出放入零下196度的液氮中20分钟后取出,肿瘤细胞将会在极低温的环境中被杀死。在无菌手术台上室温晾15分钟,回温到零下100度,再放入30度左右的生理盐水中继续回温与消毒。经过这一系列处理,再将“干净”的骨头回归原位。
另一种则采用改良的巴氏灭活技术。这期间,瘤骨被置于60度左右的高渗盐水中浸泡半个小时,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材料易得、不受大型设备和时间限制,且对骨头的破坏相对较小,能保留一部分蛋白活性,便于其修复。
在彻底灭杀肿瘤细胞的过程中,正常细胞也会被一同消灭,因此处理后的骨头其实相当于一根“死骨”。不过,虽是死骨,仍保留有一部分活性,虽然本身不会继续生长,但能起到支架作用,拥有骨诱导性和传导性。这意味着和健康骨接触后,健康骨会被诱导往死骨上生长,慢慢的,原先的死骨被吸收,取而代之的是后期长牢的新骨。
不过灭活回植技术虽然有不少优点,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采用这种方式治疗。
首先,这种方法由于瘤骨被灭活后失去了原有的活性,所以只适用于非关节部分的骨头。
其次,灭活回植恢复速度较慢,更适合预期生存期较长、有治愈可能性的患者。
而这位内外沟通脑膜瘤患者的情况恰好符合使用灭活回植技术的条件,良性肿瘤可能性大,预期生存期长,瘤骨关节少。
做完汇报,齐林鞠了一躬走下讲台。临末了,他还不忘朝台上吴志雄的方向扫了一眼。
老吴头的表情有点不太对,似乎又吃醋了。
“我觉得小齐说的很有道理!虽然灭活回植近几年用的很少,但这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我觉得患者的情况也比较适合,我赞成小齐的意见!”
骨科主任率先发声支持,多科室会诊有时候就是会出现各方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毕竟每个医生擅长的领域不同,能站在宏观层面对待病例的年轻医生本就不多,像齐林这种还能具体提出可行性建议的就更少了。
有大佬带头,其他科室也在考虑片刻后纷纷同意了齐林的方案。不过现在高兴还太早,大方向确实是定了下来,但具体的实施还需要多科室的密切配合。
“懂的挺多啊,骨科的东西都了解。”
回办公室后,吴志雄皮笑肉不笑的称赞了齐林一番,但这话听上去总有种若有若无的酸味。
“老师您早上吃小笼包了?”齐林吸了吸鼻子,若无其事的问道。
“没啊,吃的油条,干嘛问这个?”
“吃油条也蘸醋...老师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