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漂亮儿英俊,女婿潇洒女顺心;
两对亲家喜相会,两家胜似一家人。
快乐的时间过得快,过春节的日子感觉过得更快,如白驹过隙,如利剑穿过。
其实,时间是一秒一分地从容走过,只不过人们对于时间的感觉不相同罢了。
这不,春节过后不久,就到了元宵节。
照例是买元宵,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吃它个汤汤圆圆,寓意全家人一年里团团圆圆。
照例是雕花灯,把大胡萝卜的心挖掉,放食物油,再放个线绳子,等天黑以后点燃后放在门楼的台阶,照亮来回的路人,照亮这一年前行的道路,不彷徨,不模糊,不犯任何错误。
照例是全家围在一起,说说笑笑过节日,你让我喝酒,我让你吃菜,祝福不断传递,亲情不断延续,快快乐乐地吃了个肚儿圆,高高兴兴地解了馋,明月高照照来幸福,星星眨眼眨来智慧。
节日的情调烘托了氛围,节日的快乐调剂了生活,节日的韵味增加了情趣,节日的美好得到了传承,生活的美好在节日中延续。
传统的节日真好,过节的感觉真棒。
过了十五是十六,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正月十六这一天,是“会亲家”的传统日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进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活动。
一般说来,大年初二这一天,女婿要带厚礼去老丈人那里去拜年,这是对于女婿诚心和智慧的考验。
“诚心”嘛,就是看这个女婿诚意足不足,心意够不够。当然,这个所谓诚意够不够,就是这个女婿拿的东西够不够,多不多。当然,女儿已经嫁人了,女儿是人家婆家的人了,无论人家女婿拿的东西多与不多,作为老丈人,为了女儿也不会难为女婿的,但是总感觉会没有面子的。说到底,还是一个自尊心的问题。
当然,人家作为女婿,特别是头三年,当然会为岳父家撑起这个面子的。不为别的,单单为人家老丈人养育女儿这么大,这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劳动,没有劳动还有生养的功劳。所以,女婿也总是恨不得把家搬过去,给老丈人送过去,让老丈人有面子,让老丈人高兴。
当然,这个孝顺的女婿也会得到老丈人的热情款待。在以后的日子还会被拿来当作“半个儿子”对待。
“有来无往非礼也。”
在来往的理念支配下,女婿来看了岳父和岳母,作为受益方怎么也得表现一下呀。
但是,哪有老子亲自去看望小的呀?
所以,大年过节的这个时间,肯定也是不行的。
但是,人家女婿也是有父母的呀,不去看一看,东西是省下了,但是礼仪之邦的礼仪却没有了。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所以,古代人就已经很聪明了。
反正应该去走亲戚,那就不在刚过春节去,那就过了元宵节再去女婿家,目的嘛,当然不是看望小辈的,是去会亲家的,当然也就顺便看了女儿和女婿,简直就是一箭双雕,一石两鸟。
因为有道理,所以就有生命力。
于是,正月十六“会亲家”这个传统就一直这样传承下来了。
于是,正月十六早晨,张文学一家人就开始忙活起来,张文学的爸爸去购物,张文学的妈妈忙着杀公鸡,张文学就打扫卫生,李淑媛就挑选家里能够使用的菜品,准备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
说实在的,张文学一家对于亲家的到来还是非常高兴的。毕竟自己家里的条件,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方面,那都是经得起亲家的检验的。
要说起硬件嘛,那就是张文学家里的房子在农村里面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外观高大,气势磅礴,内在大桌小几一应俱全,实用方便。这真是多亏张文学的大胆提议,还有接近房子造价一半的存款,后来就听说啥原料都涨价了呢,张泰斗现在心里也非常佩服孩子的,不自不觉,小小张文学就撑起了这个家,还当了小河小学的主任。
每一次想到张文学的成长,再加邻里人们的夸奖,还有娶了这么优秀的儿媳妇,张泰斗就感觉自己的伟大之处。
毕竟,“虎父无犬子”。
虽然,张泰斗名字是泰斗,但是,其实张泰斗认识不了几个大字。但是,张泰斗就认准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定得让张文学好好学习,考个大学什么的,从而实现张文学的爷爷光宗耀祖的夙愿。
张泰斗努力了,张文学做到了,所以,这一对父子就成功了。
要说软件嘛,那就是张文学和李淑媛之间的爱情,虽然不算青梅竹马,但是也算两小无猜。他们两个是同学,有感情基础,不太用磨合,他们恩恩爱爱的样子让家长放心,让其他年轻人羡慕。这个软件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试想一下,如果人家亲家来女儿,如果发现女儿不幸福,夫妻不恩爱,即便是给人家山珍海味吃,人家也不稀罕呀。
所以,美味佳肴重要,但是也抵不人喜怒哀乐的情感重要。特别是对于父母而言,孩子的婚姻幸福更重要。
从这两个方面讲,张文学一家人当然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有信心,所以就非常高兴,因为非常高兴,所以就愿意多花几个钱精心准备这个盛大宴会,好让亲家两人乘兴而来,凯旋而归。
当然,这边李淑媛家里忙的也不亦说乎。
毕竟,李淑媛的爸妈是第一次到张文学家里作客。怎么也不能够太随便。
因为作为李淑媛的父母对于李淑媛的婚姻还真是一百个满意的。
他们这个宝贝女儿,也可能是被他们两个宠坏了。从小就很任性,性格也是外向型的,从小喜欢和男孩子一块玩的起来,一点也不让父母省心。
李淑媛学的时候,老师一直夸奖她智力好,动脑子快,可就是不细致,平常做事丢三落四的,做题一知半解的,也不是非常较真,不会的就拉倒,做不完就放下,所以,到头来,完了初中,又复习了一年初三年级,最后还是没考高中,也没有考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