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新交与旧知(1 / 2)庸疯才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山中的日子过得很是平淡,石崇倒也自得其乐。每日除了读书,练习击剑和骑射,这都是父亲平日要求他的。有时间了,也写写诗文,算是自娱自乐。

吃饭就凑合了。好在石季鹰隔三差五地回趟家里,每次都要带些熟食回来,聊以充饥解馋。

和村里的村民慢慢就熟络起来了。六七户人家里,有两户是匈奴人,从平阳一带迁来的,华语说得不利索,平时主要以打猎捕鱼为生,也干点力气活什么的。两个年轻人性情比较爽直,与石崇和石季鹰比较投缘,加上冬日无事,于是不时过来闲坐,聊一些北地风俗,以及狩猎趣事;兴致来了,也比试一下骑马射箭的本领,对石崇所用的雕弓和翎箭赞不绝口。

有一次,匈奴人聊天时说,在平阳颇受当地汉人恶霸,以及汉族狗官欺侮,打伤了人,只好举家搬迁;听说京都附近生活容易一些,就跑到了洛阳;结果发现,洛阳周围的农田基本上都分给了朝廷里的达官显贵;农民、佃户和狗官们对待匈奴人更为不屑,最后只好在邙山里找了落脚之处。他们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两位似乎同是狗官和恶霸一类的人,便有些尴尬,沉默起来。季鹰见状,便岔开话题,聊起了烤肉的火候掌握,以及调味料使用。

那几户汉人,来往就没有这么热络。石崇估计他们都是逋逃的农户,躲进深山里来,所以对新来的异类颇有戒心。不过,石崇倒没有什么心思去找他们的麻烦。

开春以后,两个匈奴人邀请石崇和石季鹰一起去打猎,石季鹰满心欢喜、跃跃欲试。石崇对打猎倒无甚兴趣,只是想着在这邙山周围转转,兴许能看到什么新鲜的景致。

一个多月下来,石崇把这一带大致转了个遍。这个地方叫做安阳乡,管辖着十几个像高村这样的村子,一共也就百来户人。大约有一半都是从平阳、上党一带迁来的匈奴人,另一半情况比较复杂,有逋逃的农户,有逃亡的兵丁,以及逃犯和一些干脆来历不明的人。

从高村往北,翻过邙山,二三十里地,就到了黄河边上。顺着山势缓缓向南,走个十里八里,就到了洛河岸边。

按说这一带依山傍水,应该是个富饶的所在;孰不料,满眼望去,尽是大片大片的盐碱地。中间有一块硕大的低洼地,稀稀疏疏长着些盐蒿,以及不知名的杂草,乡人称之为“梓泽”。

石崇问起这湖水是什么时候干涸掉的,却无人知道,想来干涸已久了。高村往西,便是绵延的群山和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

匈奴人打猎颇有经验,通常是在森林里设置机关陷阱,以捕获诸如野猪、獐鹿之类的大型猎物。弓箭并不常用。石季鹰是跟着凑热闹,射些野鸡、兔子之类,聊以自乐。抓到猎物后,一般会送到就近村子的朋友家里,宰杀洗剥干净,一部分烤熟,大家分享,一部分留给主人家,其余的肉猎人就带回家去。

石季鹰烤的山鸡、野兔,越来越到火候,以至于其他村子的猎人有时候也来拜访他们。其中有两个人,颇令石崇吃惊。首先是他们都有汉名,一个叫张乔,一个叫王彰;其次是两个竟然都读过书,一个粗通《论语》,另一个略知《春秋》。询问之下才知道,两个人的母亲皆为汉人,自幼随母习书。石崇没有再细问,估计也是官宦人家,后来因罪被徙配到北边的。不过石崇对二人的勇武倒是颇为赏识,寻思着找个机会给兄长说说,看能不能在武卫诸营中给他们找个差事做做,也可以给他们的母亲争个面子。

暮春时分,石崇的陋居来了一位客人,是王济。石崇很是意外,迎进屋,坐定之后,王济道明来意:“奉家父之命,往府上探望,方才知道季伦庐居于此,真是名士风范啊。”

石崇照例客套一番,然后问候一下王浑府上安好。王济照例道一声安好,然后说:“家父去岁由豫州转督扬州,秣马厉兵,似有南下之意。”

石崇很感兴趣,问道:“贤兄何以见得陛下有灭吴之志?”

王济笑笑说:“陛下以羊叔子都荆州,以敌陆幼节。又用王士治督益州,于蜀江上大治船舰,木屑蔽江而下,吴国的将领就算再糊涂,也应该能够明白陛下的意图。况且王士治这个人志大而慷慨,好名而喜功。陛下启用这样的人统帅益州的军队,那意图也是昭然若揭啊。”

(注:羊祜【hù】,字叔子,西晋名将。)

(注:陆抗,字幼节,吴国名将。)

(注:王濬【jùn】,字士治,西晋名将。)

石崇不由得点点头,问道:“贤府君可有席卷淮南之意?”

王济摇摇头,苦笑着说:“季伦有所不知,淮南河汊纵横,无险可守,大军转运艰涩,易进难退。吴军习于水战,善于守御。我军一旦轻进,便有倾覆之危。前朝石亭之战,便是明鉴。”

石崇若有所思,忽然俯身悄声问道:“以贤兄明鉴,今日伐吴,可有成算?”

王济摇摇头,说道:“吴主虽然荒纵,然而朝中有陆敬风为相,荆州有陆幼节镇守,建业又有江淮之险,此时兴师,恐无取胜之理。陛下英睿明敏,当下只是观衅而已。”王济看到桌案上堆了不少的书,便随口问道,“季伦所阅何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