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五章:剿灭战(一)(1 / 2)沧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电:拒绝此次交易,我军没有足够的军械用来出售”作为一个正在大力发展中的军阀怎么可能轻易出售手里面暂存的军械,这些汉阳造步枪虽然性能不太先进,胜在稳定随时可以使用。

“是,卑职这就传达军令”经过一段时间的军旅时光的磨练已经晋升通讯连长的侯安义现在已经越来越成熟。

松原市镇守使王俊麾下大军在这次战争中应该是损失惨重,现在急于采购武器装备征收新兵恢复力量,现阶段应该主要兵力都放在开通县边境的防御上面。这是一个机会就算是顺利完成兵员招募和武器采购,这些新兵的战斗力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提高的,经过血战的老兵完全不是这些新兵蛋子能够比拟的。现在卫国军六个步兵团等拿下开通县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张辉不介意集中主要兵力一举打开松原市的大门。要知道松原市下辖四县两区人口超过两百万,现在的镇守使王俊并不擅长带兵作战,只要拿下松原市算是彻底坚鉴定了卫国军将来独霸吉林省的基础。

卫国军第四步兵团,第五步兵团和炮兵团再加上一个骑兵团超过六千大军,只要不出差错缓缓逼近,消灭盘踞在开通县的田野残部应该不成问题。以开通县为根基再调动位于白城市的第二步兵团一举打破松原市的第一道防御阵地彻底击败盘踞松原市多年的王俊这一盘棋就彻底活了起来。不过战争发起之前张辉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向位于北京已经开始筹划登基为帝的袁世凯表达决心,先把白城市镇守使的头衔拿过来再说。

现在袁世凯已经在悄悄策划宣传帝制的好处,在这个时候只要有地方实力派向他投表示支持拿下一个头衔还是不成问题的,更何况北洋政府对于东三省的统治本来就处于空白阶段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估计不会被拒绝。

“大总统明鉴:卑职大安市镇守使张辉深受大总统提拔之恩,眼看白城市镇守使田野剥削民众倒行逆施,与周围势力随意开战丝毫不将大总统训令放在眼里。卑职联合松原市镇守使王俊共同出兵剿灭叛逆,现已经占领白城市卑职请求任命为白城市镇守。请大总统支持,卑职愿意带领麾下两万大军时刻效忠大总统,维护大总统在东三省的统治,万望大总统主持卑职”一封肉麻的效忠书被张辉随笔写成,这封电报里面只知道效忠大总统而不是中华民国和北洋政府,估计现在一心登基的袁世凯会满足张辉的愿望,更何况还有一个一心想要当太子的袁克定。

“侯安义,将这封电报发往北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着袁世凯的任命书,不过对于开通县的战事张辉可不会有丝毫推迟。

1914年5月10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前两个月的时间,张辉到达大安市亲自指挥即将开始的开通县剿灭战,甚至带来了第二步兵团作为全军预备部队。

“报告司令,第四步兵团团长刘胜前来报到”

“报告司令,军情局贾宏宇前来报到”

“本座集中了三个步兵团,炮兵团和第二骑兵团,刘胜说说目前的情况”张辉集中了卫国军超过一半的兵力来对付盘踞在开通县的田野,也是下定决心一战功成不留下任何隐患。

“司令,现在开通县已经集中超过两千人的主力部队防御我部,并在利用开通县边境丘陵地形修建两道防御阵地,经过我军侦查敌人至少有一个炮兵连六门火炮,还有为数不少的轻重机枪想要彻底剿灭敌人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刘胜汇报着目前已经侦查到的具体情况。

“司令,卑职认为刘团长之言过于夸大敌人的战斗力,根据军情局情报现在主要以原开通县保安团为主改编的防御部队战斗力并不强大,炮兵连也是以缴获的松原市未炸毁火炮为主,两门75毫米野战炮,四门57毫米过山炮且炮弹数量不足,卑职认为只要集中主要兵力将敌人防御部队彻底击溃消灭敌人一个月时间足矣”贾宏宇提出了和刘胜完全不一样的意见,不过听起来倒是都有道理。

“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必须结束战争,按照军情局情报敌人并没有多强的抵抗力,启动第一作战计划集中主要兵力围歼敌人防御部队”两个月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个小小的开通县必须尽快拿下,张辉要抓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契机建立自己的工业基地,这次大战也是国内工业发展的一个良好时机。

“是,卑职这就按照一号作战计划准备进攻,保证一个月内彻底歼灭田野残部”刘胜作为这次战役的前线指挥官负责这场战役的整体筹划。随着地盘越来越大卫国军的几大将领也是是时候培养他们独立指挥作战的经验了,作为卫国军最高领袖的张辉不可能指挥每一场战争。

卫国军前线指挥部刘胜正在按照一号作战计划召开作战会议划分各个部队的作战任务。

“刘二虎带领第四步兵团负责正面进攻,吸引敌人主要兵力,下午三时一刻发起进攻不得有误”刘胜的嫡系部队负责最艰难的正面进攻,第五步兵团组建时间太短战斗力堪忧,二团作为援兵不能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只有第四步兵团才能担此重任。

“是,团长放心卑职保证完成任务,死死吸引敌人主要兵力绝对不给敌人撤退的机会”刘二虎作为第四步兵团副团长现在全面负责四团在这场战斗中的整体指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