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5章 曾册被蝴蝶翅膀搧了一下下(1 / 2)如是了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曾册朝那面大旗下看去。只见一个老头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策马来到阵前,只见他身材干瘦但却非常结实,长脸像是被刀刻过的一样,花白的胡须留得挺长,倒是挺有王者范。他眯起眼睛看向对面的耶律斜轸,嘴唇开合却听不到声音。他身边的一名副将大嗓子朝对面喊道:“耶律斜轸,朝廷没有指意,你却拦住我的族人,还使我族人死伤,你该当何罪?”

耶律斜轸朝北边拱拱手道:“北院大王辛苦了,我已向朝廷奏明,朝廷没有明确旨意放你们南下我就坚守职责,不放北军一人一马南下。”

耶律敌鲁又让副将大喊:“那也不该向我们族人射箭,你这是变相杀了他们。”

耶律斜轸也没跟他纠缠,只朝耶律敌鲁拱了拱手道:“大王,此处不是你我说理的地方。我俩应该去朝堂分辩,本王就不奉陪了。”

耶律斜轸说罢拨转马头回军营去了,只气得耶律敌鲁用尖锐的老嗓喊了一句什么,通译没有给曾册翻译。但曾册猜的出来,那一定是句粗话。

曾册估计双方会在此对峙下去,他再留下也没什么意义,于是当时就向也哲他们告辞。也哲一直将他们送出营地十里外才依依不舍地挥手道别。

曾册他们一行五人带着马队绕过南院军营返回了幽州。这一路走了半个多月,见识了辽国北边草原部落的的状态,对辽国部族间的诉求与矛盾也都有了个新的认识。曾册去见高勋时,高勋告诉他,皇上和太平王兄弟耳根比较软,谁的声调大就听谁的,执政没有一定之规。所以这次南北院之争他们是先听了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的意见,阻拦北边部族带马南下。可等到后来北院大王耶律笔鲁叫嚷起来,他们又觉得应该给北边部族活路。就让南军闪开道路。

朝廷现在的政策是一个相互矛盾,含糊不清的政策。一是不许马匹卖到宋国,二是幽云地区调集粮食送往北边。三是北边各部族回归原地,用牛马换幽云的粮食。表面上看是一个照顾了各方利益的政策。而实际上却原封不动。因为幽云地区的粮食就那么多,不可能在春耕期间大肆强行征粮。而且这种政策是幽云汉契两族大地主联手反对的。那么牛马落在他们手上,他们手中又没有多余的粮食,于是幽云地区向宋国偷卖马匹偷买粮食的事情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所以禁马派与放马派的政争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以马换粮从公开的政策变成了大规模的走私活动。虽然永兴王耶律贤等人一再上书加强边防,严查走私。可是边防的军队都是汉军,都是原来跟着高勋投降过来的人。他们才不会实心实意地为你契丹人考虑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光指的是他族之于汉族。汉族同样不会与异族同心同德的。

这场政争还有一个意外的结果,那就是马德成升官了。

这次禁马派与放马派的政争差点引发了契丹南北部族的内战。这令天顺帝和太平王都十分震惊。他们原来以为按照汉人汉法建立起来的皇帝专制权力能够至高无上,但在这一次的政争之中,皇上只是个仲裁者,而且还是受到挟迫的仲裁。于是天顺帝就下诏想问问汉人儒生汉唐皇帝的治国办法。于是幽云地区的儒士纷纷上书言事。马德成的上书便脱颖而出了。

其实并非马德成的上书水平有多高,而是用马德成就会形成一种示范效应,表达一种政治姿态。让朝廷上下都知道皇帝渴望“礼”。所谓“礼”其实就是政治秩序。马德成上书讲的便是礼,君君臣臣各司其政。没有哪个皇帝不喜欢儒家的,或者是修正过的儒家。因为儒家的政治目标就是一句话:接受遵守保护既有的社会阶层和制度。

于是马德成就被召到上京,出任礼部侍郎。而此时的礼部并没有尚书。当年辽太宗设立南北面官制时,南面官就照搬了唐朝的官制。礼部有其名无其实。契丹人有自己的风俗,与汉人的礼法颇有出入,所以礼部的官员就都明哲保身,轻易不会乱说话。久而久之这礼部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这回,天顺帝兄弟二人觉得皇权没威严呀,于是就想学汉高祖用叔孙通制定朝廷礼仪,提高皇帝威望的旧例,启用老宿儒马德成。

马德成于是辞去了萧府的西席之职前往上京赴任。在上京萧思温为马德成接风时问他,幽云地区除了马先生之外还有谁配做小女的西席?

马德成沉吟许久说了个名字:逍遥男曾册。

萧思温疑惑地问:“先生,据我所知那个逍遥男才十七岁,他的学识能教授两位小女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