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 白鹿洞书院见李燔(1 / 2)那时关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着赵娴的墨梅图,笔法虽然稚嫩,但也有些韵味,加上所谓自己的诗作,“看来这位赵娴小姐也是用心了,从一开始对自己的横眉冷对,到现在的怡然相处,这位小姐还真是对自己有些不同。不过现在的自己还小,人家又是那样的出身,一切都交给时间吧。”谢方心中说道。

第二天,许衡、谢方、张平拜别赵氏父子,开始返程,因为知道许衡要去拜访白鹿洞书院,赵范、赵葵都特意修书一封给李燔,因二人都曾受教于李燔,许衡见二人也是一番好意,便收下,三人开始返程。

不说谢方,单说赵溍看谢方走了,来到赵娴的房间递送消息,看赵娴正在发呆,嬉笑着说道:“姐姐是不是还在想谢方哥哥啊,不行我让爹爹把他叫回来,如何,嘿嘿。”

“让你给我胡说,你再胡说,我就变成聂小倩咬你!”“姐姐,别别别,不过俺觉得你要是聂小倩,谢方哥哥便是宁采臣了,哈哈!”

“让你再胡说,看我不打你!”这一幕都被丫鬟小菊看在眼里,心说好不热闹。

再说许衡三人,一路无话,这天便来到白鹿洞书院,许衡送上赵范两兄弟的书信,不一会儿,就见一人自称是李燔出来迎接。

“许衡拜见敬子先生。”

“原来是仲达先生,仲达先生是杨简先生高足,又医术了得,此番在襄阳、枣阳的作为,让人钦佩,快快请进,哈哈!”

李燔把三人领进书院,谢方才认真打量这位天下第一书院的掌门人,此时的李燔还不到六十,虽然有些白发,但精神矍铄,既有大学者的风采,更有从后世书中看到那些真正大学校长的风范,因此由衷的敬佩。

从许衡处谢方了解到,李燔绍熙元年中进士第,授岳州教授。他到任岳州后,严格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李燔重视对学子通才教育,不仅教他们文艺,还开辟习射场所,让他们学习射箭,把他们培养成文武兼备的人才。

李燔还通过树立榜样,以鞭策那些懒惰的学生。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生奋发有为。“至岳州,教士以古文六艺,不因时好,且曰:‘古之人皆通材,用则文武兼焉。’即武学诸生文振而识高者拔之,辟射圃,令其习射;禀老将之长于艺者,以率偷惰。”

李燔丁忧后,到襄阳任教。当时南宋抗金名将赵方任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他仰慕李燔的学识,派其子赵葵赵范兄弟跟随李燔学习有用之学。谢方通过与赵范、赵葵的交流,他们对自己的这位老师都是非常敬重的。

后来,李燔免官归乡,此后数年与朋友相聚讲学书院。朝廷诏访隐士,九江守推荐李燔赴都堂审察、除大理司直,李燔皆辞。李燔说:“燔苟固丘园,非所学,特冒焉立朝,惧越其分,请得以幕议赞。”于是,添差江西运司干办公事。

在江西任上,李燔平定万安峒寇叛乱。“峒寇”一词来源于“峒民”。峒民与省民相对,省民十之八九应是汉人,而峒民则十之八九是蛮夷。峒民居于山中,不承担赋役,是化外之民,因而峒民的居住地“峒”也就成了各类反抗官府之人的藏身之所。这就使“峒”成为动乱的根源。“江西之盗,所以起于峒民也。”

李燔在处理万安峒寇作乱上,继承朱熹的思想,以招抚为主,尽量避免用武力镇压,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从而心怀感恩,不敢作乱,顺利平定了万安的寇乱。

另外,当时南昌地势比较低而赣江水位高,加上堤坝年久失修,多数毁坏。每逢到了雨季,雨水一多,赣江就容易发洪水,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洪州地下,异时赣江涨而地坏,久雨辄涝。”李燔知道后,向江西安抚使、转运使请求修缮赣江河堤,从此水灾少了,田地成为沃壤,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在南宋,书院最多的要数江南西路,其次才是两浙路。这离不开李燔等江西理学士人的努力。李燔离开襄阳任后,在南康府创办“修江书院”,招收建昌学子入院读书。“修江书院为紫阳门人李燔等所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