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谈婚论嫁(1 / 1)九日同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北许多农村有这样一个风俗,就是家中有长辈过世,晚辈如果到了结婚的年龄,就必须在长辈去世的九十天之内完成婚礼,否则就要等到三年之后。

过完年,倪克林已经十六岁成人了,本来倪祖德夫妇也是想在今年把儿子的婚事操办了。

倪克林这段时间除了忙着家里的农事外,闲暇之余就是读杨先生送给他的报纸和书刊,他越发觉得共产主义才是他心中的理想国,但是他心中依然有太多困惑。

“克林,你过完年已经十七岁了,也老大不小了,该到了结婚的年纪了。”母亲找到倪克林温柔地和儿子谈着。是啊,到了结婚的年纪了,他是家里的长子,在传统的思想里,理应结婚生子了。但是经历了许多,这段时间他又从书里和报纸里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想,他隐约觉得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他去做,但是他又不愿意违背最近苍老了许多的母亲,因此对于母亲的提议,他不置可否。“妈,我觉得我还没有想好要结婚,而且父亲才过世没有多久。”倪克林的母亲以为是他丈夫的去世才使得儿子现在不愿意结婚,于是接着劝说到:“儿啊,你妈我十五岁嫁给你爸,和你差不多的年纪就有了你。妈妈最近感觉老了,想抱孙子喽。”倪克林母亲回想到过往,露出了难为的笑容,其实她也就三十岁出头,但是生活的艰难、丈夫的离世、儿子的被绑架,让她老了许多,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

“妈,”倪克林深情地喊了一声,“我答应你。”倪克林虽然有点勉为其难,但是还是接受了母亲的提议。

定亲的事情很快提上了倪克林母亲的日程,她托人在附近村子找了户人家,并送了一些定亲的聘礼。这户人家也是贫苦人家,家中多儿多女,人多地少,常常忍饥挨饿,实在养活不起了,与其饿死还不如嫁了出去,这慌乱的岁月有口饭吃就行了。女孩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在那个年代农村女孩读书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女孩有点怕生,不大愿意说话。倪克林对这些一直表现的很不热情,也不太关心。

1936年4月份,倪家安排了结婚。家中经历了变故,一切从简,甚至连个喜字都没有张贴。夏大叔和几个村民以及女方的父母一起吃了顿饭,女方的父母把家中的孩子都带了过来,就是为了能吃顿饱饭。一家人吵吵闹闹的倪克明觉得有点滑稽好笑,而倪克林总是看上去漠不关心,倒是女方父母对这个新的女婿嘘寒问暖。

倪克林觉得这一切顺理成章而又有些别扭,在这件事上听母亲之命理所当然,所谓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只是他对这个婚姻没啥期待也没有失望,他对即将成为自己老婆的女孩没有喜欢也没有讨厌,更谈不上爱恨。新婚夜,他让女孩睡床上,自己借着一根红蜡烛的烛光看了一晚上书。

接连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种状态,彼此仿佛两个世界的人。倪克林白天带着弟弟倪克明下地干些农活,而女孩和他母亲在家做做家务,偶尔也会去地里给哥俩送饭。女孩总是怯生生的,他们彼此交流很少,女孩又不愿意说话,所以倪克林越是不和他说话,她越是觉得心里害怕,越是觉得自己哪做的不好不对。此时倪克林的关注点完全不在婚姻这件事情上,他这只是觉得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罢了。

偶尔的简短几句话会让女孩在心中开心很久。有时倪克林会和她说一些从书上报纸上看到的东西,女孩会茫然不知所措,倪克林这时心中会有点小小的失落,欲言又止。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