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自有多情种,
此恨不关风与月。
明月清风本无情,
只因痴人愁肠结。
情之所钟遂成伤,
无语滴泪自流绝。
直须看尽洛城花,
始共春风容易别。
失宠妃子抱着叶楚歌的大腿狠狠地哭泣了一场又一场,只求叶楚歌皇后在皇后身边做一个人身自由的宫女服侍皇后一辈子,以报答皇后再生之恩情。
人只有活着才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做为生命一个转瞬即逝的片段,而是做为一个自由人,真实地活着。
许是冷宫中呆久了,其实曾经做为宠妃的很多时候,自以为是的风雅是家里摆着几个大书架,一架精致的古琴,泡一壶茶要讲究几十道程序,点一柱香能精确到风向。
而这些又算得上什么呢,真正的风雅并不是曾经那样把书与琴当作摆设,茶与香成了门面,那样就是附庸风雅了。
经历了浩劫的宠妃,再生顶替成了宫女才会领悟真正的风雅。不是远离生活,而是能在平庸的生活里找到一丝光,可以自由自在地行动自由。
有时候人困囿在柴米油盐里,焚一柱香能感受诗与远方。品一杯茶能发现平凡生活里的闲情,心里孤独时,与友人饮壶酒,那份温情,能慰藉世间风尘。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日子里,唯有一颗风雅的本心,才能在细碎生活中活出风雅。
饮酒,风雅在微醺的酒意里——酒饮微醺,有一种令人徘徊回味的风雅。
千年前的兰亭,因为一壶好酒的微醺,一众名士的诗兴,成就了千年的风雅。永和九年的上巳节,暮春之初,王羲之与一众朋友在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酒觞斟满美酒,像一只只小船,从上游曲流而下,缓缓在水面游荡,在谁面前停下谁就吟诗一首。
这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在酒意里咏诗,在竹林间狂笑,在乱世中傲立。
不久后,众人就做了二三十首诗,商议着集合成诗集,都提议让王羲之写个序。王羲之正值微醺,醉眼朦胧,笔端蘸满墨水,龙飞蛇舞,墨在宣纸里晕开,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就此诞生。
他写下了最后那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意思是说,虽然时代不同,但是风雅是一致的,后世的人看了,也将能理解我们的风雅。
风雅不关乎时代,关乎内心,即便身居高楼,也都是兰亭中人,能借此跟他们进行对话。
很多时候人忙忙碌碌,慢慢遗忘陪伴的朋友,诗意渐渐地冷却,恍惚间,才发现过得又糙又丧。
酒喝至微醺,两三知己笑谈,世界也变得清晰起来,生活的美与诗意也都放大了。风雅不在别处,就在那朦胧醉意和知己中,正因此,生活才不显得那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