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通常认为,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他是个明君,任用贤相百里奚,把秦国从原始状态,治理成为西方大国。并且曾在韩原打败晋国,取得辉煌的成果,但是,却没有趁机东进,没有会盟中原诸侯,自然也没能称霸中原。
由于崤山的阻隔,晋国的阻挡,秦穆公放弃了争锋中原的打算,转而向西部谋求发展。
公元前626年,与晋国的‘彭衙之役’失利后,西部的戎王,有了想法。
他听说秦穆公很贤能,害怕自己被秦国吞并,这次秦军彭衙战败,对戎王也是个机会。
故而,派遣一个叫由余的人,去秦国访问。说白了,就是去查看一下秦穆公的为人,顺便探探秦国的虚实;如果可能,就趁着秦军接连失利的机会,落井下石,踹上一脚,最好能灭掉秦国,改成戎人大本营。
由余的先祖原本是晋国人,不知为何(也许在晋国没有发展前途),迁居到西戎,受家庭影响,由余从小说得一口流利的晋国方言。长大后,凭借自己的才学,得到戎王的重用。
秦国经过百里奚的治理,不断把境内戎人教化,逐渐过上文明、安定的生活,秦国百姓对百里奚感恩戴德。
毕竟,谁也不愿总是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日子。对于家庭生活来说,稳定,才是第一位的;当然,对于国家来说,如果每个家庭稳定,国家自然就稳定。
秦国,正在向着中原发达的文明迈进,同时,也引进了中原一些不良风气。比如爱好修建雄伟壮丽的宫殿,喜欢囤积高档品,讲究美食歌舞奢侈享乐等。
西戎跟北狄差不多,属于‘四夷’之一,比较落后,一直在草原上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比如《芈月传》中那位戎人首领义渠君,就是戎人代表,不过还要等三百年左右才出生。
秦穆公并不了解由余,以为他是戎人的使者,不懂礼仪,故而难免有居高临下之感。秦穆公想炫耀一下秦国的雄厚实力,遏制戎王的叵测居心;他亲自带着由余,检阅秦国军阵,又观看秦国巍峨的宫殿和自己多年积蓄的珍玩财宝。
说白了,就是炫富、炫强。
由余虽然来自西戎,也是见过世面的,对这些身外之物嗤之以鼻,笑道:“这些宫室积蓄,如果让鬼神营造,那么就使鬼神劳累;如果是让百姓营造,那么百姓也够辛苦的了。”
什么叫一语中的?话不在多而在精,由余的话,让秦穆公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人扇了一个耳光。自己炫耀本就丢人,还摆着军队让人参观,丢人到家了。
奇怪啊!戎人何时冒出这样的人才?如此高瞻远瞩。
于是,秦穆公问由余:“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还常常出现祸乱。现在戎人没有这些,靠什么治理国家?岂不是很困难吗!”
由余不是一般人,笑着说:“这些正是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且带头施行,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到后来,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依仗法律制度的威严监督民众。民众疲惫就怨恨君主,要求施行仁政。上下互相怨恨,就开始了杀戮,甚至是灭族,这都是礼乐法度造成的。戎人与中原不同,在上位者待人以仁,在下位者满怀忠信,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需学习什么方法。这才是圣人之道啊!”
这是戎人说的话吗?满嘴的仁义道德,比中原还讲究礼乐忠信,秦穆公都听愣了。自己还在人家面前炫耀呢,却不知自己的所作所为,雕虫小技,落入下乘。惭愧啊!
炫耀完之后,秦穆公非常郁闷。他到不是觉得没面子,关键是由余这种人才,如果让他成为戎王的谋士,对秦国消灭戎人的战略目标,可是大大不利。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蹇叔和百里奚,希望能想办法把由余争取过来,为秦所用。
蹇叔和百里奚,讲究以德治国,自身修养很高,不屑那些鬼蜮伎俩。但既然国君张口,自己也不能无动于衷,那样显得臣子没水平。于是,在不违背自己的‘道义’的情况下,他们向秦穆公推荐了一个人——内史廖,认为这个人有奇谋,一定能想出好办法。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