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过,由于晋襄公听了文嬴的话,‘私放’孟明视三人,让先轸极端愤怒。情急之下,他不顾礼仪,不顾后果,在朝堂之上,当着众文武的面,‘呸’了晋襄公一口吐沫。
这是什么?是以下犯上,以臣欺君,是大不敬。
赵衰、狐偃等人,功劳不在他之下,却对晋襄公礼敬有加。满朝文武许多功勋之辈,或者延续几代的大家族,睁大眼睛,看着先轸的举动,嘴上不说,内心难免不满。这是倚老卖老,欺晋襄公年轻,没把国君放在眼里。
当时,晋襄公反应也快,及时承认错误,派老师阳处父追赶‘三帅’。虽然没有追回来,也算给足先轸面子。
事后,先轸想起自己的那口唾沫,内心后悔不已。
这么大岁数了,为何不能三思后行?无论如何,晋襄公是一国之君,自己是晋国之臣。虽然自己功勋卓著,但当着众位大臣的面,让国君难堪,这罪过,重如泰山,压得他彻夜难眠。
有时候,人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不是杀敌报国的战场,不是触犯了国家刑法,不是去偷、抢、杀,而是违背了‘礼’。
朝堂之上,对国君不敬,没有受到惩罚,不等于永远平安无事,万一某天有人传递小话,自己将面临灭族的风险。思前想后,先轸内心惶恐不安,必须想办法补救。
恰在此时,有一支队伍,向晋国发起挑战。这支队伍,就是北狄三大势力之一的白狄。
其实,白狄与晋国,原本关系还算可以。当年晋文公逃亡的时候,曾经在白狄居住十二年,娶妻生子。白狄君对重耳照顾有加,还给他取了漂亮的夫人。
但是,晋文公当上武林盟主之后,另外建立‘三行’,专门对付周围的戎狄;虽然主要是防御赤狄,但与白狄之间,难免也会产生些摩擦。
晋文公去世,北狄趁着晋国有丧事,发兵入侵齐国。作为老牌霸主,以齐国的实力,绝对算一方大国,却对北狄的劫掠无计可施,可见北狄多么猖獗。
晋国无暇救援,齐国损失不小。
公元前627年冬季10月,鲁僖公还亲自去了趟齐国,一者拜访,再者对北狄的入侵表示慰问。
回国后,11月12日,死在夫人的寝室里(小寝)。《春秋》认为他太安逸了,出趟远门,经历点风雨,这身体就吃不消了;作为国君,没能在办公的路寝去世,因此被记录在案,讥讽他没有死在勤政的地方。
古代,天子‘六寝’,路寝一,小寝五;诸侯‘四寝’,路寝一,小寝三。路寝,是正常办公的地方;小寝,休息睡觉的地方。所以,后人常说‘寿终正寝’,就是在办公的地方去世。
他是个有福之人。别人争的死去活来的时候,他坐享渔利,白捡了一个君位;而且一坐就是三十三年,成为春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鲁君;期间,他没有什么骄人的业绩,平平淡淡,关键是国家相对平淡,外无大战事,内无大天灾。
公元前627年秋,白狄尝到了甜头,竟然大举入侵晋国,一直打到箕地(今山西蒲县东北)。
不过,这次他们选错了对象,晋国可不是好欺负的。先轸整天郁闷在家,正在考虑补救那一口唾沫的危害,准备伐秦以将功折罪,没想到白狄却自己送上门来。
对于元帅先轸来说,指挥作战,保家卫国,消灭来犯之敌,这是他的职责。必须发扬连续作战的风格,把敌人消灭在国境之外。
而且,他要在这次战斗中,化解心中的郁结。
晋国主力刚刚在崤山打过一仗,休整了四个月,士气正盛;而且有先轸这样的元帅,是他们的骄傲,对于入侵之狄,当然不能客气。
狄人的性格,就是一个‘猛’,胜利了就向前猛冲,失败了就向后猛逃。他们以为晋军疲乏,不堪一击,接连的胜利,让他们忘乎所以,还在没头没脑的向前推进。
先轸什么人物,指挥了两次大型战役,经过无数次战争洗礼,绝对的战争大师。白狄的一举一动,早已在他的掌握之中,只不过先麻痹他们而已。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