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二回 从返漠北有风险 望月感伤几时休(1 / 1)石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回说到,阿史那霏尔经过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返回“漠北”,劝阻“达头大可汗”。而重九为了更能有效地拖住“达头大可汗”出兵,也只能再次跟着阿史那霏尔一道,返回“漠北”。那么,这赵容儿呢?也因离不开重九,也不得不跟着重九一起,重返“漠北”——

初秋的草原,到处都能看见野花。在这一路上,重九和“西毒”方子寿他们,多次提醒阿史那霏尔,希望他好自为之,为草原上的牧民着想,尽可能的想办法,说服“达头大可汗”。

在这段时间里,阿史那霏尔也的确是费心了不少。虽然还谈不上什么瘦骨嶙峋,但是,就他之前来“中原”的旧衣服,像是宽松了不少。很明显,这阿史那霏尔,的确为了突厥牧民,劳累操心了许多——

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就眼下的局势而定,“达头大可汗”根本打不过“中原”。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达头大可汗”的部下,真是越来越少了,他们大多数是投奔“启民可汗”去了。而这时的隋文帝杨坚,听了长孙晟的奏折,又陆续派出军队前往“启民可汗”处。表面看上去,是隋文帝杨坚在支援“启民可汗”。而实质上,隋文帝杨坚派兵去“启民可汗”处,其目的是在监视他的行动。当然,对于这些细小环节来说,隋文帝杨坚是不敢马虎的。

如果要按照“兵嫉”来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么,隋文帝杨坚也就意味着,对“启民可汗”还留了一手。当然,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看似不会发生的事情,结果都有可能会发生。所以,隋文帝杨坚,不得不加快人手,以防万一。

也恰恰在这个时候,重九他们一行在半路上,却遇见了“中原”来兵,而且还是一支五千人的军队。

当然,这支五千人的队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看样子,他们也的确是去支援“启民可汗”的。不过,阿史那霏尔知道,这就叫“战前准备”。如果用一句成语来说,就叫“调兵遣将”。

如此看来,一场大战在即,是在所难免了。就眼下局势而定,只要有其中一方不打,不把战火弄得太僵,也许还会有缓和的余地。而隋文帝杨坚,虽然已经派出军队,但他只是在“启民可汗”境内驻扎,没有直接挥师北指的意思,防守而已。

经过大半月的急进,阿史那霏尔一行终于回到了“突厥牙帐”,也见过了“达头大可汗”。当阿史那霏尔说明来意之时,哪知“达头大可汗”,气急败坏,还大骂阿史那霏尔一行,违背了他的旨意——

结果,阿史那霏尔一行三十一人,全部被关进牢房。好在赵容儿和巴特尔两兄弟,以及“漠北神功”史玉书,“西毒”方子寿等人,分道回到了达哈老爹家里。

不过,这中间的问题还不止就这么简单。时隔一天之后,“达头大可汗”就派人来牢房抓走了阿史那霏尔。当然,那“达头大可汗”,是要亲自询问阿史那霏尔。

重九当然也在这其中,他没有丢下阿史那霏尔等三十人。重九知道,正是在这个时候,阿史那霏尔等人,才真正的需要他的帮助。越是在这个最困难的期间,才越是体现得出“和睦相处”的心声来——

阿史那霏尔,已经被带走一天了,还没有人把他给送回来。当然,重九是怕阿史那霏尔在中途变卦,经不住那“达头大可汗”的诱惑。的确!这是任何人也说不准的。就看阿史那霏尔的意志,是否坚强了。

初秋的残阳,仿佛是这一年中最佳的景色。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虽然还没有了深秋时的血色,但还是能使人流连忘返。重九站在牢窗下,遥望远方,而心里却又悲哀不已。是啊!如果世上没有了战争,人们都能“和睦相处”,那才叫上天赐福。不过,那是永远都不可能的。唯一的,还是只能靠人类去争取和平——

夜幕降临,窗外的蛩虫声,声声入廖廊。一轮圆月,悄悄地露出头来,渐渐地爬上远处的山丘上。

今夜,又是一个月圆的日子。古人说:月圆就是亲人团聚的时候。此时的重九,面对圆月,一股思念之情,不觉油然而生。心中那无限的感叹,仿佛在这人世间上,只有他一人才有。他遥望圆月,幻想把内心的情思,借明月代传与亲人。这漂泊的游子啊!何时才能回到亲人的身旁——

有道是:从返漠北有风险,世事难料谁预知。疑是圆月盼归人,伤高怀远几时休。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