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调雨顺带来的结果,便是庄稼长势喜人。去年秋贾诩一来到青州,便按照袁歌的吩咐,全力进行屯田工作。
袁歌的指示是:不要怕粮食太多,能种多少,就给我种多少!
贾诩坚决贯彻这一指示,赶在秋种的最后几个时令里,带着青州一群饿怕聊百姓,疯狂开垦荒地,足足开出了三千万亩的耕地,加上原本就有的耕地,总耕地超过五千万亩。
这五千余万亩地,全种上了麦或水稻,就等着来年收获了。这一年青州风调雨顺,地里全是绿油油的麦,来年必是一个大丰年。
百姓们顾不上寒地冻,常跑到田地里去照看自己的庄稼,估量着来年能收获多少粮食。
新开垦的三千万亩田地,是官田,归袁歌所有,麦种子、开垦以及种植用的工具都是官方提供,百姓种地时贾诩还支付了百姓部分粮食作为报酬,因此这三千万亩官田的收成按照约定,八成归袁歌所有,种植的百姓只能拿到两成。
虽只有两成,可看百姓们期待的神色,便知道这两成绝对不少,一户人家,稍微勤勉些的,在官方帮助下,种个二十亩地根本不成问题,按照一般的产量,二十亩地可产量六十石,他们能拿到十二石。
十二石是什么概念,一个普通士兵,三个月的军粮为一石。百姓的日常消耗只会更低,十二石节省下,足以养活一个十口饶大家庭半年时光。
再加上今还必定是个丰年,产量只会更高,还有他们开垦荒地时得到的酬劳,足以让勤勉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贾诩本就是寒门出身,在制定政策时,会不自觉地会贫苦大众着想,努力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当然,袁歌的利益他也不敢罔顾,拿着两千石的俸禄,自是不会干出吃里扒外的事情。
三千万亩耕地,按最低限度的亩产三石来计算,可产粮九千万石,除去分给百姓的,还有七千二百万石。
七千二百万石又是个什么概念呢?洛阳皇库里都没这么多粮食,荀彧负责向世家征粮,忙活半征了五百万石,其中四大豪商家族各自贡献了六十万石。
泰山贼是怎么灭亡的呢?两次一共抢了二十万石粮食,若是他们知道来年袁歌能收获这么多粮食,一定会后悔的吧!
这七千二百万石,还不是全部,剩下的两千多亩地,不管是官田,还是分给地主和百姓的,也是需要纳税的。
原本是官六民四,贾诩到来后,大手一挥,表示摄政王袁歌仁爱百姓,深感百姓疾苦,特地交代改为五五分账,让青州无论百姓还是世家,都立刻接受了袁歌的到来。
对于袁歌,他们原本就没有反抗的勇气,给一点好处,自然就乖乖听话了。
这两千三百亩地,同样按每亩产三石粮来计算,五成可为袁歌带来四千四百五十万石粮,加起来便是一亿一千六百五十万石粮,统计出这个数字时,贾诩感觉有些晕,头一次发现大汉居然可以这么富。
仅仅是一州之地,一个季度的产量,便足以支撑袁歌造反了。
贾诩默默把统计的文书烧掉,这么夸张的数据,还是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